第66頁(第1/2 頁)
邸報的內容相當廣泛,包括皇帝起居、官吏任免、刑罰公報;還有受限制發布的戰報和臣僚奏章。
有了這張官報,什麼事情都瞞不住。假如有人給你奏了一本,你必須得有個說法,否則就等於預設,那臉就丟大了。
看來,古代的行政,對官僚和識字的人來說,是相當透明的。
高拱不想丟臉,他立刻上疏自辯,並且&ldo;乞休&rdo;。這也是例行公事,表示自己確實有不好的地方,願退休以謝天下。
據高拱自己講,這個曹大炮之所以敢於跳出來,是因為張居正的幕僚(師爺)曾省吾給他過了話,說:&ldo;老曹,皇上病成這樣,大事都是馮公公在辦,馮公公跟我們張大人那就跟一個人一樣。你現在要是去彈劾高閣老,馮公公不用透過皇上就能批下來,事情必定成功。高閣老一下去,我們張大人秉了政,能少得了提拔你嗎?&rdo;
曹大炮一想,對呀。就幹了。
問題是,這麼大的動靜,馮保一個人是操作不了的。隆慶一定會看奏本,看了後不禁大怒。他病得不清,心情煩躁,火氣也就大,下令要處置這個沒心沒肺的言官。我還沒死,就又開始胡說八道了。
擬旨當然還是由馮保執筆。皇上說,他寫:&ldo;曹大焚這廝排陷輔臣,著降調外任&rdo;,給我滾外省去。
馮公公知道曹大焚是張居正在外廷部署的倒高先鋒,有心要保曹。擬旨後,趁著還沒發出,馮公公趕緊找張居正商量。張居正看了,稍一沉吟,塗去數字,改成&ldo;曹大焚妄言,調外任&rdo;。意思還是那個意思,但分量要輕多了。皇上迷迷糊糊的,也就批了,曹大焚受的處罰因而輕了許多。
高拱不肯罷休,策動言官反擊。反擊的排炮中最厲害的,要數御史張集,他的上疏開口就說:&ldo;昔趙高矯殺李斯,而貽秦禍甚烈。&rdo;把馮保比做趙高了。同時又提起嚴嵩勾結中官殺夏言的舊事。
張居正一見這到奏疏,知道是在影射他勾結中官,氣得臉都綠了。仔仔細細看過,忽然,奮身而起,拍案大怒:&ldo;這御史如何比皇上為秦二世!&rdo;
馮保是管批檔案的,有上下其手的方便條件。他怕張集的奏疏引起連鎖反應,便扣了下來,沒有發還內閣(留中不發)。為了防止其他人學樣子,就派小太監到內閣去散佈,說:&ldo;萬歲爺爺說了,張集如何比我為秦二世?&rdo;他本人也四下裡散佈流言道:&ldo;這回皇上發火了。張御史的奏本就撂在御桌上,什麼意思不好說,可能是要廷杖處分,削職為民了。皇上還說,廷杖時我便問他:今日誰是趙高?&rdo;
馮保也是隆慶非常信任的一個近侍,他的話,不由得別人不信。
恐嚇,有時比真的打擊還要令人恐懼。
訊息傳開,人人心中一震。張集更是嚇得魂飛魄散,可憐他,只能天天到朝房裡去等候著被錦衣衛捉拿。家中也買好了治療創傷的蝻蛇膽,備好了棺材,就等末日降臨了。
張居正身邊的人,當然知道這是扯淡。有門客便問:&ldo;相爺,這事兒怎麼收場?&rdo;
張居正淡淡一笑:&ldo;先困他幾日,讓他嘗嘗滋味。&rdo;
張集的奏疏雖然被馮保扣住,但抄本(揭帖)卻流傳了開來,各衙門的人都看到了。得知張御史要為此倒黴,高派的眾言官群情激憤,商量著要直接彈劾張居正,以此作為反制。
張居正的好友、郎中王篆見局面有些失控,便勸道:&ldo;張集這個事一日不了,則一日多個話頭。眼下輿論如此,怎麼能再去激他們?&rdo;
張居正認為有道理,便叫王篆到朝房去跟張集說:&ldo;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