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第1/2 頁)
又有部將建議,不如斬首了算了,也挫一挫俺答的氣焰。王崇古堅決反對,說,&ldo;一個胡人的小兔崽子,斬之何益?北虜內訌,老天送給了我這個把漢(怎麼不多出幾個三娘子?),正好以此肅清胡塵,說不定這就是停戰的機會!&rdo;
張居正沒有看錯人,王崇古的確是眼光犀利。他和方逢時聯名草擬了一道上疏,談了自己的意見。
王崇古考慮的十分周詳。他說,這是老天懲罰他們,讓他們骨肉叛離,千里來降。咱們應該給這小子豪宅住著,美食吃著,但嚴禁出入,以防有詐。如果俺答到邊境上來要人,咱們就要求開互市,讓他們把&ldo;板升&rdo;逆賊(漢奸)給送回來,還回掠去的人口,然後咱們再把這個小子禮送回去。這是上策。
如果俺答擁兵來犯,不可理喻,咱們就明告訴他要殺把漢,俺答一定怕,不敢太猖獗,這時候咱們再提出條件。這是中策。
還有一策也不錯。就是如果俺答不管把漢了,咱們就把他安置在邊境外,令他召降部眾,猶如漢朝的屬國烏桓國。等到俺答老死了,咱們就給把漢一個名號,俺答的兒子辛愛一定不忿,要興兵來爭,那就讓他倆打去吧。如果雙方僵持,我們就平安無事。如果雙方廝殺,我們就聲稱要派兵去援助。他們根本沒工夫來侵犯我們,我們也就可以休生養息了。
要是按照舊例,把降人安置在海濱,俺答就會日日南侵不止。如果分配給諸將,讓他隨營立功,他一個少爺,受不了約束,日久必然生怨,早晚是要跑回去,說不定會惹出禍事來,得不償失。這是下策。
‐‐王崇古出身於山西鉅商家庭,的確是精於算計。他和方逢時都是嘉靖二十年進士,兩人從政後都一直負責軍事,一腦袋都是在想怎麼不戰而屈人之兵。
與此同時,與俺答接洽的事情也開始部署。方逢時準備派百戶鮑崇德去和俺答談。
張居正在事發不久就聽到風聲,連忙寫信去詢問。他問:&ldo;昨天有人自雲中來,言虜酋有孫,率十餘騎來降,不知的否。……若果有此,於邊事大有關係,公宜審處之。&rdo;
接著,王崇古的上疏就到了,高拱和張居正看後,不約而同拍案叫絕!他們都看出瞭解決問題的契機。高拱在回信時,說這是&ldo;蓋數百年所無者&rdo;。張居正回信說:&ldo;顧此事關係至重,制虜之機,實在於此。&rdo;
王崇古在奏疏上提到的&ldo;板升&rdo;,是指一夥漢奸。這夥人以趙全、李自馨(原明朝的生員)為首,投了韃靼以後,在邊境以外誘聚明朝的逃民、降人、亂兵、秘密教眾等,漸漸聚起了幾萬人。又在豐州築了城堡,開水田,過起日子來了。&ldo;板升&rdo;是蒙古語&ldo;房子&rdo;的意思,當時就特指這些住房子而不住蒙古包的漢人。
&ldo;板升&rdo;的成分很複雜,叛逃的原因也不一,有的甚至頗令人同情。但是他們投降敵人後,出於對明朝的忿恨,常常鼓動和誘使韃靼殺掠明朝邊鎮,他們自己也參與其中,這就無可原諒了。
趙全是個極聰明的人,對明虜雙方形勢洞若觀火。俺答視其為心腹,每次出征,都要先到趙全家裡喝酒議事,商量完了再依趙全的謀划行動,無有不中者。有了&ldo;板升&rdo;們的介入,俺答的戰略更加高明,明朝邊境的形勢也就更加嚴峻。甚至趙全還在謀劃稱王,準備尊俺答為帝,要學千古逆賊石敬塘了。如其所謀,大明的半壁江山就要危矣!
因此這次解決&ldo;三娘子危機&rdo;,大明的上下,都把解決板升的問題一併考慮在內。
明朝處理邊境危機不當,以往是有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