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第1/3 頁)
凡斯眼光往上移,馬克漢點點頭。
&ldo;目前為止,我都知道你在說什麼,&rdo;馬克漢說,&ldo;但是重點還是很模糊,而且有些神秘。&rdo;
&ldo;當一個人,&rdo;凡斯問,&ldo;長期浸淫在這麼浩大、彼此矛盾的概念中,在他看來人類社會中的個體是如此渺小,假如有一天,這個人對於人世間各種相對價值觀不屑一顧,對生命毫不重視,你會覺得驚訝嗎?不會,因為這些無足輕重的世事只會造成他心靈世界的幹擾,這種人的處世態度無可避免地會變得老愛譏諷嘲罵,在他心中,視所有的人類價值觀如糞土,對於眼前一切事物嗤之以鼻。也許,這樣的人生態度中還隱含了一種虐待成分,因為,譏諷嘲罵本來就是一種虐待的形式……&rdo;
&ldo;但是,總不會精心策劃一連串的殺人計劃吧!&rdo;馬克漢反對這項推論。
&ldo;你不妨想想這幾樁案子背後的心理因素。對一般正常人而言,每天會有休閒和放鬆,因此他的意識和潛意識活動之間能取得平衡,他的情感和情緒可以不斷宣洩,因此不會累積。但是一個異常的人,將所有時間投注於縝密的思考,並且嚴格壓抑一切感情和情緒,這時,潛意識的解放,很可能造成極度暴力的行為。這種長期壓抑情緒、過度運用腦力,沒有任何休閒或宣洩,往往會爆發為難以形容的恐怖行為。無論一個人多麼有知識,都無法避免這樣的結果。拒絕承認自然法則的數學家們,當然也不會受這些法則所規範。事實上,長期浸淫這些超科學的問題,更會加深他們情緒上的壓力。
&ldo;而被極度壓抑的本性為了維持自身的平衡,製造了最不可思議的宣洩方式--血腥幽默和變態的歡愉,正好和數學理論的極度嚴肅完全相反。威廉克魯克斯爵士和奧利佛&iddot;洛奇爵士這兩位偉大數學家,雙雙成了靈異論者,就是這類心理狀態的展現。&rdo;
凡斯深深抽了幾口煙,繼續說:
&ldo;馬克漢,這是無可逃避的事實:這一連串驚人、難以置信的兇殺案,是一名數學家,為了宣洩抽象思考的壓力以及高度壓抑的情緒計劃出來的。它們吻合所有的必要條件:作案手法精準,而且乾淨利落;完美地達成目的;每一個細節都按計劃完成;沒有首尾、沒有漏洞、顯然也看不到動機。而且,除了精確之外,所有案子也同時顯示,這是出自一個思考深奧
、智慧極高的人,是一個純科學追尋者恣意尋歡的結果。&rdo;
&ldo;那麼,為什麼要開這麼喪心病狂的玩笑?&rdo;馬克漢問,&ldo;你要怎樣用你的理論,解釋他利用《鵝媽媽童謠》的動機?&rdo;
&ldo;壓抑的存在,&rdo;凡斯解釋,&ldo;往往會促成笑話的誕生。杜卡斯將幽默稱為&r;緩和&l;--一種緊張情緒的緩和;和史賓賽一樣,拜恩認為幽默是一種限制的解放。潛在能量的釋放--弗洛伊德稱它為&r;角色扮演&l;--往往是幽默誕生的溫床。這幾樁《鵝媽媽》兇殺案,其實是這名數學家為了平衡過度嚴肅的邏輯思考,而採取的極盡荒誕之能事的行為。我們彷彿能看到,他語帶譏諷地說:&r;看吧!這就是你們如此重視的世界,你們之所以重視,是因為對於抽象空間的無限寬廣一無所知,世事只是場兒戲,根本不值一提。&l;……這種態度和我剛剛說的心理狀態,是完全吻合的,因為在經歷長期的精神束縛下,人們的反應將會是反其道而行--也就是說,越是認真、規矩的人,越是會利用最可笑的兒童遊戲,來達到宣洩目的。現在,你明白開這玩笑的人,背後的殘暴本質了吧…&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