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2/5 頁)
行為。
顯然,很難對上述行為作出仔細的區分。
這使得原來意義上區分敵國和盟國的二分法變得難以操作,因為很難知道襲擊來自何方,是國家、組織和還是個人。
網路戰是資訊時代特有的新戰爭概念,網路成為網路戰爭中敵對雙方打擊和防護的重點目標後,以計算機網路為主要攻防物件的全新作戰形式便應運而生。
網路戰手段的特殊性將導致未來戰爭的“平民化”趨勢,廣大民眾可以大量參與或投身到這場戰爭中,成為戰爭的主角。
已經發生的諸如美國許多大網站受襲擊而使網路系統癱瘓的事實說明,任何人,只要精通計算機網路技術,並擁有一臺入網計算機和網路裝置,就能威脅網路的安全。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三十四章。 組建網路安全計劃
一.
曾經,駭客是一種榮耀,一種美好的傳統,它代表著反權威卻奉公守法的網路英雄。
如今,駭客的形象已經十分曖昧,代表的是英雄或罪犯?
正義或邪惡?
高尚或卑劣?
駭客(hacker),源於英語動詞hack,意為“劈,砍”,引申成為“幹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工作”。
在早期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園俚語中,“駭客”則有“惡作劇”之意,尤指手法巧妙,技術高明的惡作劇。
駭客的定義是“喜歡探索軟體程式奧秘,並從中增長了其個人才幹的人。他們不象絕大多數電腦使用者那樣,只規規矩矩地瞭解別人指定了解的狹小部分知識。”
由這些定義中,我們還看不出太貶義的意味。
他們通常具有硬體和軟體的高階知識,並有能力透過創新的方法剖析系統。
“駭客”能使更多的網路趨於完善和安全,他們以保護網路為目的,而以不正當侵入為手段找出網路漏洞。
入侵者是那些利用網路漏洞破壞網路的人。
他們往往做一些重複的工作(如用暴力法破解口令),他們也具備廣泛的電腦知識,但與駭客不同的是他們以破壞為目的。這些群體成為“駭客”。
當然還有一種人兼於駭客與入侵者之間。
許多系統都有這樣那樣的安全漏洞(Bugs),其中某些是作業系統或應用軟體本身具有的,如Sendmail漏洞,Windows中的共享目錄密碼驗證漏洞和IE5漏洞等。
這些漏洞在補丁未被開發出來之前一般很難防禦駭客的破壞,除非你不上網。
還有就是有些程式設計師設計一些功能複雜的程式時,一般採用模組化的程式設計思想,將整個專案分割為多個功能模組,分別進行設計、除錯,這時的後門就是一個模組的秘密入口。
在程式開發階段,後門便於測試,更改和增強模組功能。
正常情況下,完成設計之後需要去掉各個模組的後門,不過有時由於疏忽或者其他原因(如將其留在程式中,便於日後訪問、測試或維護)後門沒有去掉。
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會利用專門的掃描工具發現並利用這些後門,然後進入系統並發動攻擊。
駭客起源於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室中,他們精力充沛,熱衷於解決難題。
“駭客”一詞極富褒義,用於指代那些獨立思考、奉公守法的計算機迷,他們智力超群,對電腦全身心投入,從事駭客活動意味著對計算機的最大潛力進行智力上的自由探索,為電腦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正是這些駭客,倡導了一場個人計算機革命,倡導了現行的計算機開放式體系結構,打破了以往計算機技術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的局面,開了個人計算機的先河,提出了“計算機為人民所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