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4/5 頁)
炮兵在蘇德戰爭中首次以徐進彈幕射擊支援步兵和坦克衝擊。
12日,蘇軍逼近德軍位於羅索什卡河的第二防禦地帶。為突破該地帶,第65集團軍轉移到第21集團軍地帶。
方面軍各兵團於15日重新開始進攻,17日前到達沃羅波諾沃,大羅索什卡一線,遇到德軍頑強抵抗。經22-25日的激烈戰鬥,蘇軍粉碎德軍在該地的抵抗。
26日晚,第21集團軍在馬馬耶夫崗西北坡與從斯大林格勒迎面進攻的第62集團軍會師。德軍集團被分割成南北兩部分。
31日,德軍第6集團軍南叢集停止抵抗,保盧斯被俘。
2月2日,北叢集投降。
會戰中,德軍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義大利第8集團軍被殲滅。法西斯集團損失官兵近150萬人,約佔其蘇德戰場總兵力的1/4。蘇軍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局勢,不僅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性轉折的主要標誌。
蘇軍從此基本掌握戰略主動權,開始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和進攻。
會戰的勝利堅定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鬥爭的必勝信心,鞏固並擴大了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法西斯集團在斯大林格勒的失敗,有力地震撼了整個法西斯德國,動搖了僕從國對它們的信任。
二.
“”一個極為美麗而神秘的數字。
黃金分割律的創始人是畢達哥拉斯。
他斷言:一條線段的某一部分與另一部分之比,如果正好等於另一部分同整個線段的比即,那麼,這樣的比例會給人一種美感。
這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於2500多年前發現的,古往今來這個數字一直被後人奉為科學和美學的金科玉律。
這種分割法被人們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
在藝術史上,幾乎所有的傑出作品都不謀而合地驗證了這一著名的“黃金分割律”,無論是古希臘帕特農神廟的美輪,還是中國古代的兵馬俑,它們的垂直線與水平線之間的關係竟然完全符合1∶的比例。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由此黃金分割律所確定的黃金分割點,卻不應該是一個固定的確定的點,我們現在應該把它理解為一個大致的位置區間即可。
因為這個黃金分割點的哲學本質,應該是“一個既不偏執也不中庸的點”即在偏執的極端與平庸的中點之間一個適合的點,這個點對於中點而言固然有些“偏”,但是對於極端的點而言又有些“中”,這就是一個最美的點即最適合的點。
這種對黃金分割點的區間認識,有助於我們擴大對黃金分割律的理解空間與運用空間。
比如,文章結構中事實上也存在著黃金分割點,大如戲劇的高潮位置之所在,小如律詩起承轉合的“轉”處之所在,都能夠暗合黃金分割這一天地間的一大規律。
尤其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國內外許多學者研究表明,“”還始終與軍事發展有不解之緣,而且常常與戰爭不期而遇。
防禦戰鬥中,第一道防線的兵力兵器通常為總數的2/3,第二道防線通常為總數的1/3,也正是在悄然重複著黃金分割律。
所有的戰史學家認為蘇聯衛國戰爭轉折點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就發生在戰爭爆發後的第17個月,正是德軍由盛而衰的26個月時間軸線的黃金分割點。
但是它們卻難以接近一般人們認為的1:或5:8這樣的精確比例,所以,我們只能把類似這樣的黃金位置理解為一個黃金區間。
當發射子彈的步槍剛剛製造出來的時候,它的槍把和槍身的長度比例很不科學合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