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1/2 頁)
這天,荀卿講授的論題是&ot;天下為一&ot;。荀卿用節奏舒緩的語氣講道:
&ot;當今天下,諸侯紛爭,兵戈不息。但四海一家,天下歸一統,勢在必然。為此,必須隆禮重法。禮對於治國,猶如權衡之於輕重,繩墨之於曲直,規矩之於方圓,無禮則國家不興,民心不順,難使諸侯為臣;量法即是要賞罰分明,執法不嚴,賞不當功,罰不當罪,就會造成混亂。此其一。其二是要尚賢使能,任人唯賢、唯能。舉薦賢人要外不避仇,內不阿親,舉能者要不恤親疏,不怕貴賤……&ot;
在荀卿講授的過程中,李斯的精力很專注,李斯知道,這&ot;天下為一&ot;的思想是老師學說中極重要的一部分。在蟄居蘭陵以前,老師曾遊歷諸國,反覆宣傳這一主張,極力勸導較強盛的諸侯國的國君為實現一統天下而努力。李斯自拜師求學以來,他所熱衷的也是這種天下為一的&ot;帝王之術&ot;。他幻想著有朝一日學成之後也像老師那樣遊說諸侯……
&ot;第三條就是勤政愛民。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ot;荀卿在講到這第三條時故意提高了聲調。因為他看到李斯已經走了神兒。平日荀卿講學最不滿意的就是弟子精力不集中。李斯已經發現了老師對他的不滿,趕快正了正身子,把思緒收回來。
接下來講述的是當今列國哪一國最有希望統一天下。荀卿問弟子韓非,韓非答道:&ot;秦國。&ot;又問陳囂,回答:&ot;秦國。&ot;
荀卿道:&ot;你們知道秦國為何最有希望統一天下嗎?&ot;
弟子們爭相回答:&ot;秦國國家強盛,治國有方,百姓依附……&ot;
荀卿道:&ot;你們說得都對,但又都不夠。秦國不懂禮治、德治,只憑武力爭城奪地,缺少仁人的用兵之道和統一天下的志向,這是嚴重的缺陷,若不思改正,很難如願。&ot;
弟子陳囂問:&ot;兩軍相對,你死我活,雙方都要重視形勢是否有利於己,行動則要詭詐多變,疾速隱蔽,這難道是仁人的用兵之道嗎?&ot;
荀卿道:&ot;你所看重的是權術、謀略、形勢、利害,仁人用兵是不能欺詐的。施用欺騙之術的軍隊,是驕傲散漫之軍、疲憊衰弱之軍,君與臣、上級與下屬離心離德之軍,這樣的軍隊怎能一匡天下呢?只有仁人之軍才能上下一心,堅如磐石,無堅不摧!&ot;
陳囂好像是已經懂了,不再吱聲。
韓非比較持重,不輕易發問。但對老師的這一見解卻不敢苟同。他口吃著問道:&ot;先生所言用兵之道以仁義為本,仁者愛人,義者循理。既如此,又怎能用兵打仗呢?而一切用兵之事都是為了征伐啊!&ot;
荀卿道:&ot;此言差矣。正因為仁者愛人,才憎恨害人之人。所以用兵的目的在於禁暴除害,而不是為了爭奪、攻伐。&ot;
韓非也不言語了。他起身在炭火盆裡放了兩塊炭,又靜靜地坐下來。
這時,荀卿把目光移向李斯,問:&ot;你懂了嗎?&ot;
李斯一愣,道:&ot;先生,我還是不懂。&ot;
&ot;你沒認真聽?&ot;荀卿面有慍色。
李斯道:&ot;弟子不敢。我只是想,秦國兵強海內,威行諸侯,並不是靠仁義,而是以&ot;便&ot;從事,按當時的有利形勢去做罷了……&ot;
荀卿打斷了他的話,說:&ot;你所說的&ot;便&ot;,是&ot;不便之便&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