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與古人扯淡(第2/2 頁)
經年代變化、自然環境變化,會有不同的文化層。”
“喲,這麼神奇嗎?”
“那是。就拿這土樣來說,除掉生土,就有夯土灰土五花土,路土遊土黑壚土,藍點黃硬黑沙土。顏色不一,硬度不同,可細著呢。”
“可我看顏色都差不多啊。”
“所以你得學,得摸,有時候還得聞。口紅色號你要是都分不清,這個也難......”
隨著荊明的講解,李樂算是搞清楚自家姥爺在這乾的是什麼活。
二三十年代,一批被稱為來自麟州的古玉流落到海外,使得許多國外專業著作有了記錄引用。
說是流落,其實就是高家堡這一片農民在石峁取石建房時,挖出數量不少以黑色牙璋為代表的的古代玉器,然後被文物販子賣到海外。
後來有報紙零星報道了麟州發現古代遺蹟的事情,但是在那個年代,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直到建國後文物普查期間,有人因為盜賣玉器,引來調查。
原本說是調查遼金墓葬,但是遼金墓葬沒發現幾個,倒是發現石峁山上“朽腐石牆、亂石陶片、牛馬朽敗骨片”隨處可見。
一直到七十年代有了第一次正規發掘。後來斷斷續續的,才逐漸認識到石峁山的重要性,成立了保護區。
曾昭儀這次帶人來,就是為了給文保區補充劃定範圍,順手帶一帶燕大、西北兩個學校的學生。
“你們兩個過來。”
李樂一抬頭,老頭站在不遠處一道樑上招手。
“包裡有個皮尺。”
“這個?”
李樂翻開挎包,拿出一個大圓盤。
“會用不?”老頭接過來,朝梁下估摸兩眼。
“會用。”
“你和荊明去把下面幾個標記點到這段牆體的距離測量一下。”
曾昭儀把皮尺塞到荊明手裡,囑咐道,“資料精確到一位數,注意和地形圖對比標記。”
荊明甩了甩額前的頭髮,“明白。”
“您幹嘛?”李樂在一旁問道。
老頭把李樂手裡的挎包扯到手裡,“我去上面平臺,你們幹完上來找我。”
李樂身手利索,爬高上低的,比起弱不禁風的荊明麻利的多。
沒測兩個點,荊明已經氣喘吁吁,不由得羨慕的看著李樂,笑道,“喲,你這身板兒夠可以的,那道彎梁都不用繞過去,直接就蹦上去了。練過?”
“瞎玩兒。我看你還不如我姥爺腿腳利落呢。”
“我屬於半道改行。以前蹲實驗室,哪用得到體力。”
李樂好奇,“改行?”
“哥們兒以前是學生物的。”
“動物?植物?”
“蛋白質,氨基酸,dNA,懂?”
“克隆那種?”李樂恍然。
“行,知道的還挺多。”
“那你咋換到這個專業了?這倆好像不沾邊吧。”
“誰讓哥們兒那時候愛上了一個姑娘。”荊明嘆氣,表情幽怨。
李樂秒懂,“後悔了?”
“沒有啊。”荊明大手一揮,指著眼前的高原,“與古人扯淡,從王侯將相到黔首布衣,從萬年之前到百年之初,豈不快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