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5 頁)
答道。他是有福的,即使現在處境艱難,他還有艾詩瑪特和孩子們,他們的確是他的福氣,嬰兒也是。
季亞斯從椅子上站起來。“現在我該走了,孩子們馬上要餓了,謝謝你請我喝茶。”
他正要走,馬撒德說:“我正要去印度,你想跟著我的商隊嗎,貝格?我能給的不多,只有一頂帳篷和一頭載運你隨行財物的駱駝。但是防護周全,我可以保證你們一路安全。
季亞斯猛一轉身坐下,一臉的震驚:“為什麼?”
馬撒德揮手不答:“我要去向法提普爾西克里的阿克巴皇帝請安,你若能隨我去那兒,或許我能引你入朝覲見。”
季亞斯瞪著他,不敢相信他剛聽到的話。經歷那麼多的波折,困難一波波地接踵而來,阿拉終於捎來了一份禮物。但是他不能就這樣接受,他無以回報。身為貴族的兒子,他自己也是個貴族,他絕不能受人這份恩情。為什麼馬撒德要這麼做?
“我……”他結結巴巴地說,“我不知道該說什麼,我不能——”
馬撒德從茶鋪那張凹痕累累的木桌對面傾前說:“答應吧,先生。如果我將來時運不濟,也許你能幫我。”
“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馬撒德閣下,即使你沒為我做這件事。但我實在承受不起,你的提議我心領,但不能接受。”
前言(5)
馬撒德高興地笑了,“這對我不算什麼,貝格閣下。請你答應,路上有你同行是我的榮幸。自從我的兒子們不再隨行後,我一直很寂寞。”
“我當然願意。”季亞斯答道,看馬撒德那麼堅持,他笑著說,“千謝萬謝都不足以言謝。”
馬撒德告訴季亞斯到他商隊的走法,兩人就此在市場分手。隨後幾個時辰,艾詩瑪特和孩子們打理他們寒磣的隨身衣物。季亞斯坐在帳篷外,回想他與馬撒德相遇的情景。很久以前,他的父親曾經告訴他,貴族在施恩與受恩時都一樣雍容大度。回想父親的這番話——現在他對父親穆罕默德僅存的記憶——季亞斯想,他會接受他的幫忙,日後再回報。
告別收容他們的牧民,季亞斯衝動地把最後三枚金幣慷慨地給了這些善良的窮牧民。在他們一家人求告無門的時候,是牧民收留了他們。他欠他們一份恩情,對馬撒德他欠的是一輩子的恩情。這些錢他原是要留作到印度的旅費,現在不再需要了。他們出發到馬撒德的營地,在那兒,他們得到一頂很好的帳篷。公用廚房供應伙食,直到艾詩瑪特身體復原到能煮飯為止。
這支商隊從頭到尾蜿蜒近一公里長,開拔往喀布林。幾個星期過去了,艾詩瑪特慢慢恢復了體力,兩頰的氣色又紅潤起來,頭髮也有了光澤。大一點的孩子們餵養得好,快快樂樂的,有時隨著商隊步行,有時爬上駱駝休息;但並非事事如意,季亞斯還是沒錢僱一個奶孃。雖然茉荷茹妮莎喝些羊奶,但是她越來越虛弱。他想到那三枚金幣,心中一陣悲痛。這些錢原本是可以派上用場。但是,那些牧民即使那麼窮,都還幫他一家人。不,這是個正確的決定。艾詩瑪特向他要那筆錢的時候,季亞斯敢這樣堅定地說,卻不敢看著女兒說。
茉荷茹妮莎出生後一個月,商隊從喀布林向東行,在開伯爾丘陵、興都庫什山脈之南的扎木路德附近紮營。天色漸晚,清澄的天空一片赭紅,大地暗沉了下來。晦暗的白雪、帶了汙斑的藍黑色巖塊和圓石、褐色乾草木、刺骨的冬寒穿過披肩層層的羊毛和棉紗緩緩侵入。營地附近,緊貼著山丘旁的村落,燈火閃爍。再過幾個禮拜,他們就會來到這最後一個村落,更遠處是透過開伯爾山口入山的第一條上坡小徑。
季亞斯給艾詩瑪特揀小細枝和幹樹枝當柴火,然後坐在她近旁,看著她切一顆枯萎的包心菜和胡蘿蔔,還有一塊羊脛肉配咖哩。她的手在寒冬裡變粗糙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