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1/5 頁)
人公墓,其中安葬了八千塞北軍戰士。
中國人很傳統,即便是犧牲在戰場上的人,其親人也儘量把屍骨收回安葬。因此這個公墓中安葬的軍人遺骨並不多,大多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或者因為親屬離得太遠,比如在外蒙或者新疆的移民,或者是因為各種失誤沒有收到政府的陣亡通知單,而沒能及時把屍骨接回家。
一排排潔白的大理石墓碑,每個墓碑下就意味著一條年輕的生命,曾經為了塞北而奮鬥過,而在趙書禮眼裡,他們不僅是為了塞北,而且是為了國家而犧牲的,每一個生命的犧牲,都讓塞北強了一分,同樣將來會讓中國的地位抬升一分。
公祭的儀式中國古代有,但是那都是祭天祭地祭祖先炎黃的,而專門祭祀軍人的倒是沒有。公祭前軍中倒是展開了一陣討論,最後趙書禮拍板,就按照祭祀炎黃的模式,不過精簡三分算是給老祖宗幾分面子。
雖然精簡了不少,但是仍然非常繁雜,什麼禱告上蒼之類的,眾人跟著跪拜鞠躬之類的,宣讀祭文之類的。其中不得不提一下那個祭文,是由田子華執筆寫的,他現在已經調到了高層,任職軍隊文宣部部長一職,上校軍銜,升遷可謂飛機。他這篇祭文也頗為有氣勢,其中列舉了許多名人,前後衛青霍去病陳湯,中有李靖郭子儀,後有岳飛文天祥史可法,名人效應用到了極致,歷史上凡是跟愛國軍人有點干係的,都拉出來陪襯了。最後歌頌塞北軍士兵,堪比這些先輩。
總參謀長李忘川代表全軍祭文誦讀完後眾人又是三拜,然後分開,沒人發一把鐵鍬,給舊墳添上新土,這就算完事了。
在公祭的時候,趙書禮突然心生感慨,他已經盡力不加入軍閥混戰了,可是塞北計程車兵還是死傷了數萬之多,要是將來跟日本人的全面戰爭開啟,那不知道還要添多少新墳啊。而從清明節到九一八就只有五個來月了,趙書禮突然心生一股緊迫感,是到了做最後準備的時候了。
新收編的晉軍士兵已經輪訓了幾個月,經過輪訓計程車兵身上的氣勢正在慢慢跟塞北軍接近,軍官也有相當在軍校中努力中。在趙書禮的嚴令下,政府不惜工本的投入,已經有十個大型兵工廠進入了最後的裝置除錯階段。
在這種情況下,趙書禮下達結束避政後的第一個軍令,舉行三軍演習。
演習規模很大,主力軍第一二三軍三十萬人全部參加,晉軍中結束輪訓的十萬人也要參加。同時請國內各大勢力,中央軍東北軍粵軍都來觀摩,甚至也請了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義大利法國,就連日本也發出了邀請函。
不過英國人拒絕參加,其他列強紛紛派出駐華武官來觀摩演習,他們也想了解一下中國的軍事實力,在一定程度上塞北軍現在就代表了中國軍隊的最強戰鬥力。中國各大勢力倒是悉數到場,就連川軍四巨頭,青海馬步芳兄弟這樣的邊緣勢力都分別派遣了代表前來。
演習的前奏是大閱兵,四十萬大軍邁著整齊的步伐,從歸綏的東西大街走過。
這條東西大街大規模擴建是26年趙書禮佔領這裡後,29年才建設完畢,道路寬闊達百米。這條街也是歸綏最繁華的大街,歸綏主要的大型建築都位於這條街兩側,有政府辦公大樓,北方第二三博濟醫院,趙書禮的總司令官邸,第五集團軍總司令部。民用的建築有一個電影院,一個歌劇院,以及兩個百貨大樓。
由於政府大樓門前有一個小型的噴泉廣場,所以在這裡搭建了閱兵臺,邀請來的貴賓齊聚這裡。可這裡位於城市中央,中午十二點鐘前軍才走到了這裡。
先頭部隊是塞北軍第一軍101師,師長譚舞戈,是鄭金聲的老部下,鄭金聲去籌辦軍校後,他直接就去了軍校做了第一批學員,參謀長暫代了一段時間的師長,他回來後就繼任了。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