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第1/2 頁)
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在中國近百座帝王陵墓中,它以規模宏大、埋藏豐富著稱於世。據考古勘察,整個陵園範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七十八個故宮!它的規模遠非埃及金字塔所能媲美!
讓人驚訝的是,秦始皇陵雖已建成兩千餘年,可它從未被大規模開發和盜掘過,即便後世的一些王朝曾試圖挖掘,也從未成功。新中國成立後,政府雖對秦始皇陵的地表和部分陪葬坑進行了有規模的發掘,但對於最為核心的、儲存著秦始皇棺槨的地宮卻從未發掘,這便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
在近幾十年的發掘中,考古學家除了發現了聞名遐邇的兵馬俑陪葬坑、銅車馬坑之外,還發現了大型石質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六百餘處,僅這些陪葬坑中出土的文物就多達十萬餘件,這無法不讓人們對地宮中更為豐富的寶藏浮想聯翩。
既然從未有人發掘過地宮,因此關於地宮的結構和埋藏,千百年來人們做出了無數的猜想,而目前為止最早,也是最可信的記載源自《史記》。《史記》中記載:&ldo;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rdo;
簡單來說,地宮位於&ldo;三泉&rdo;之下,用銅做成棺槨,地宮中有無數的奇珍異寶,還有大量用水銀佈置而成的江河湖海,還用鯨魚膏製成長明燈,可經久不息。
透過近幾年科技的發展,考古學家用遙感探測和物探勘察等方式對地宮進行了初步的研究,證實地宮距離地表約三十五米,正好穿透了當地的三層地下水,因此也印證了《史記》中關於&ldo;穿三泉&rdo;的說法。同時,考古學家還發現,在地宮上方的封土堆中存在嚴重的汞異常,也就是說,地宮中的確存在大量的水銀!
既然目前的科技手段已經能證實《史記》中關於地宮的部分描述,那當科技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或者等待地宮完全開啟的那一天,《史記》中所記載的其他描述也許能一一得到證實。
對於這些在民間和業界流傳許久的說法,我從未有過什麼興趣,因為我相信在地宮真正開啟之前,任何猜測都無法給出最終定論。至於地宮何時才能開啟,對我一介草民而言絲毫沒有操心的必要。不過,當我和湯宇星將關於儀器最終下落的矛頭鎖定這裡時,這座神秘而偉大的地宮對於此時的我來說,就不再是無足輕重的了。
&ldo;周皓,你有沒有想過,秦始皇陵中為什麼會有大量水銀?&rdo;長久的驚訝之後,湯宇星站在冷風中看著我,問得我一時語塞。
&ldo;嗯……水銀具有隔熱和防腐的作用,地宮中的水銀可能是為了保證秦始皇的屍體不腐壞吧……&rdo;我調出了自己關於水銀功用的所有知識。
&ldo;沒錯。可是水銀的這些功能是近百年來才發現的,兩千年前的秦始皇怎麼會知道?&rdo;湯宇星的臉上又出現了他慣常的表情。
&ldo;防盜!&rdo;李少威插嘴進來,&ldo;我看過很多小說,裡面講到,正是因為地宮中有大量有毒的水銀,所以盜墓者從來無法成功。&rdo;
李少威說完之後揚揚得意地看著我,又看看湯宇星。
&ldo;哈哈,這種說法簡直荒謬!&rdo;湯宇星絲毫沒有給李少威留任何情面,&ldo;按照這個說法,既然地宮中充滿了有毒氣體,那當年是怎麼把這些水銀運進去的?那個年代又沒有防毒面具,要是毒氣這樣厲害,那修建地宮的人不就是進去一個死一個嗎?地宮還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