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3/3 頁)
戰大勝可期。
又言,為便於在昏暗中分辨敵我,可設口令互辨。再讓官兵以白布縛於左臂之上,凡混戰中無口令和標識者皆為敵軍,可斬!
劉招孫聞言細細思量一番,覺得楊林年紀雖少,但所言盡佔兵法所言的“天時、地利、人和”之要義。他覺得楊林的辦法可行。
見到劉綎後便將此策和盤托出,一眾將領也覺得此策甚好。不管如何,以一萬人打三千人,即便不勝也不會吃虧。最後劉綎與將領們又對細節進行了補充,然後決定依策執行。
古時普通人家一年也吃不得幾塊肉,多數人患有夜盲症,民間俗稱“雀盲眼”。原因就是肉類和動物內臟攝取不足,所以古時軍隊搞夜襲多是小股部隊。
劉綎為何答應夜間作戰,是其在出徵遼東前一段時間內鼓勵部下們去打獵,以增加吃肉的次數。又透過買賣的方式獲取肉食,降低官兵患夜盲症的人數,他這才有底氣讓部下進行夜戰。
後金軍中不是沒有夜盲症,但因為地理環境和飲食習慣,相對來說數量較少。
當楊林得知自己的戰策被採納後,激動的眼淚差點流出來。若是杜松當初能聽自己哪怕一丁點兒的建議,戰事也不至於崩壞到如此地步。
他強忍著傷痛和睏乏向劉昭孫請戰,並借了一副皮甲套在身上,將後背裸露的地方遮掩起來。
劉昭孫望著疲憊不堪抱拳請戰的楊林,心中對這位年輕人好感又增加不少。他不忍心讓其直接上陣衝殺,但又不願拂了他的昂揚戰意。便撥給他一隊精騎令其觀敵了陣,便宜行事。
三月初三酉時初刻,太陽還未完全落山。此時明軍一半的人馬已進入山谷,而剩下的一半人馬還在山谷之外。
阿敏和扈爾漢命哨探緊密監視其動向,不多時得報明軍已停下休息進食,並未發現有何異動。
阿敏麾下各牛錄額真見此便向其進言,稱人馬嚴陣以待在林中一天已是疲敝不堪,現也正好趁此時機進食休息。
阿敏覺得明軍如此懈怠沒有什麼可擔心的,況且自己隱藏的這山谷南北通透,遇事可隨時撤離。便下答應了部下們的請求。
扈爾漢這邊的情況也差不多,但身為老將的他還是很有經驗的,他下令各牛錄人馬不得卸甲輪番交替進食。並派出大量哨探監視明軍動向,若有異動便於應對。
楊林佇立於矮山之上始終未動。他在等待,等待大軍進攻的訊號。他知道,阿敏就藏在距自己不過三四里路的東側山谷中,若是能將其生擒或是格殺,是最好不過的。
太陽逐漸沉進西邊的群山之中,四周景物開始變得模糊。楊林的臉龐上一半映襯著光線,一半被陰影慢慢遮擋。
“駕!”他知道時機已到,大吼一聲催馬向山下疾馳而去,身後的二十名川軍精騎緊緊相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