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頁(第2/3 頁)
o;諸位愛卿可有事啟奏?&rdo;
如同商量好了一般,無人應答,這時候孟昭衍自然出列,道:&ldo;兒臣有事啟奏。&rdo;
皇帝眼皮未跳,道:&ldo;說。&rdo;
&ldo;半年前,民間傳出王妃意圖謀反一事,事無證據,此事就此擱淺,後又傳出王妃越獄一說,從此王妃被下令全國通緝,此事,兒臣今日已找到證據,證明王妃清白。&rdo;
皇帝沒說話,孟昭衍取出一張布塊,白紙紅跡,觸目驚心
他開啟道:&ldo;這就是兒臣所找的證據,五皇子側妃宋枝瑤,因妒殘害王妃陷害王妃,甚至在牢中將王妃引出藉故刺殺,後又偽造出王妃越獄的假象……此血書,即是宋枝瑤用自己的血寫下的認罪血書,而宋枝瑤其人,已經畏罪自殺。&rdo;
話落,先震驚的必然是已經有些出神的孟廉楓。
他已經好久沒去看宋枝瑤了,只將人扔在後院不管不顧,卻從未想過她竟然會被孟昭衍找到寫下這樣的血書,還畏罪自殺?
宋枝瑤是什麼樣的人孟廉楓自然清楚,她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所以必然是孟昭衍逼迫得來的。
但是那又怎麼樣?人已經死了,證據拿到了,宋畫祠的罪也基本就脫了。
皇帝面上抖了抖,頷首道:&ldo;此事交給大里寺處理,必然要還王妃一個公道。&rdo;
&ldo;謝父皇。&rdo;
皇帝抬眼掃視群臣,看到孟廉楓的時候稍稍頓了一下,隨即移開視線,道:&ldo;還有誰有事要說?&rdo;
又是一片寂靜,沒有人應答。
這時候皇上抬手,泰旗自然將手裡的聖旨交給他,皇帝眼裡是許久未見的清明,也許直到這一刻,才能如迴光返照一般,清醒三分。
他大聲道:&ldo;沒人要說,朕有事要說。朕年事已高,身子乏累,已無心無能治國,靖王才智謀略皆為卓越,且有治國之胸襟,實乃我蒼黎之儲君不二人選,現在,朕便將皇位傳給靖王,不容異議。&rdo;
話落一瞬間,大殿內又是死一般的寂靜。
孟廉楓幾乎不相信自己所聽到的事情,在眾人跪下去道&ldo;皇帝三思&rdo;的時候,他還呆愣地站著,沒有絲毫動作。
皇帝掃他一眼,微微皺眉,道:&ldo;朕意已決,擇日舉行登基大典!退朝!&rdo;
泰旗順勢高唱,沒再給底下人一絲說話的機會。
而這時朝中多半都是孟昭衍的勢力,剩下都是些中立的,說&ldo;皇上三思&rdo;也都是裝裝樣子。
一切終於塵埃落定。
宋畫祠這才明白,孟昭衍所賣的關子是什麼。
一是替她脫罪,二是,順利登上皇位。
她早知道孟昭衍有這樣的能力,但是一切來得太快,讓她猝不及防,驚訝之後,就是抑制不住的欣喜。
為孟昭衍,也為走到現在的兩人。
他們一路坎坷走到現在,說不痛苦顛簸是不可能的,宋畫祠的身子也在這場不停頓的顛簸之中受盡了苦楚,但是好在一切都堅持下來了。
而孟昭衍還依然在她身邊,從未離開過。
登基大典在皇帝駕崩之前舉行,只怕沾染上一點兒喪氣,孟昭衍穿山明黃的衣袍,而他身邊,站著的就是同穿錦衣的,他的皇后。
再也不是王妃了,而是皇后。
登基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大赦天下,孟昭衍深知這個看似實力強健的國家其實已經幾乎被掏空了,想要治國必須治本,而一國之本在於人民。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