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曉|儲存味道(第1/1 頁)
聞香,品食,喝茶,聊天。不用太多的言語,只是坐著就好。郁達夫再《故都的秋》裡寫道:“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 小時候的記憶,因為許多細節才得以清晰留存,味道就是其中之一。食物值得用心品味,我們從大自然中獲得所有的食材,在我們走進廚房,走向餐桌之前,不妨讓我們迴歸自然,看一看它給我們的最初的饋贈。想來這樣,也許會更加珍惜。食物與人相伴,不只是簡單的飽足感。還有勞作時投入的記憶和情感,是那些每日重複又每日不同的時光,也是生活中的生動與平凡。 媽媽的味道,也是從大自然到餐桌,那份熱氣騰騰的愛。記得兒時的夏天,家中餐桌上出現最多的食物便是土豆與豆角。它是一份專屬於媽媽味道,帶有醬油色彩的土豆,胖胖的,與其說土豆絲更多的是像土豆條。現在想來,是不是因為刀工不好?味道卻是極好,面面的、沙沙的、搭配它胖胖的身材,每一口都是滿足。“民以食為天,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小時候記住的味道,是永遠也忘不掉的。這些關於味道的記憶在我腦海中依然清晰。 小時候,生活是跟著節氣走的。什麼時候吃什麼樣的食物,品嚐大地的自然風味。後來,吃什麼都不用等了,那些古老的智慧放在記憶的角落,不再清晰。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裡,開始懷念對節氣的依賴。想來,不妨用看起來很慢,很笨的方式,把生活還原到需要等的狀態。比如四季都能買到的大白菜,永遠都代替不了初冬裡選到的嫩嫩的那幾顆。 小時候,夏天給我的感覺是慵懶,還會有點無聊。趴在陰涼處的那隻老狗,綣在樹上的那隻小貓,坐在門口乘涼的老人,睡著午覺的嬰兒,整個夏天都是緩慢的、靜態的。大家都在乘涼休息的時候,我則是個野的。午飯後頂著40°C的烈日,漫無目的地閒逛,日日如此,曬成黑炭自不用多說。搭配那時酷炫的風涼頭(比寸頭稍長一些),簡直是個破小子模樣。現在回想,不免感到無奈。 小時候,夏天的傍晚,坐在院子裡蕩著鞦韆。口中嚼著黃瓜,嫩綠的汁水,脆生生的清涼。舒暢,夏天就是這個味兒。樹上的知了,也熱鬧了夏天的傍晚。你聽,是夏天的滋味在唱歌。那時無憂無慮、心隨境幽、生活不鬧不喧,日子綿軟悠長。 小時候的記憶,很暖、很甜、很自然。 不知不覺,天色已暗。晚霞餘暉將天空染成粉藍色,冬天日落的早,太陽一落就寒意漸濃了。此刻的我,穿著一件長及腳踝的黑色羽絨服,踱步在公園內。我快步走在林蔭小道上,迎面而來一支鍛鍊隊伍,活力四射。抬頭,天上掛著一輪明月,能看到零零散散地幾顆星星。暗紅色細砂石鋪就的路面映著月亮的清輝,也映出路燈下我忽短忽長的影子。此時此地異常寂靜,而我也喜樂平和。喜歡敘事生活()敘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