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1/4 頁)
騁祝�諭鴨街荻雲淶木�每刂啤@釷爛竦娜泛苡姓鉸匝酃猓�鈐�悅髦�姓饊酢八砍窆諾饋鋇拇嬖冢�善漵爰街菁涓餱徘�蚶錚�街菀皇敝�淙匆參薹ㄈタ刂撲�! �
“絲綢之路?”凌敬疑惑不解,問道:“敢問王爺,為何將之稱為‘絲綢之路’?”
李元霸微微一笑,道:“唐廷透過此道將大量絲綢售與西人,那不是‘絲綢之路’是什麼?”
凌敬聽罷心中卻是不以為然:那不也可以叫作“茶葉之路”、“瓷器之路”?心中雖然嘀咕,可凌敬嘴裡還是說道:“果然有理!”
李元霸道:“李世民如此而為也算是一條出路,只是……嘿嘿!他恐怕不會想到,我有一條比他那‘陸地絲綢之路’更為便捷、運營成本更低的‘海上絲綢之路’!”
第四卷 冀州風雲 之 較量 第二章 經濟侵略(2)
一本《天工開物》給冀州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直如李元霸和薛道衡這兩位始作俑者也是所料不及。
《天工開物》初刊於明崇禎十年,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共十八卷,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其所述幾乎包括了社會全部生產領域,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被後世歐洲學者稱為“技術的百科全書”。它不但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系統地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也對農業方面的豐富經驗進行了總結,全面反映了工藝技術的成就。此書記載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了近代。
但是,如此一部奇書在它出版之後的二百多年間幾乎不為國人所知,就連乾隆時所修的《四庫全書》對它亦是摒棄不顧。更令人難受的是,它在日本和朝鮮卻被推崇為寶笈,而後歐洲人也從小日本那裡得到了它的日版刻本,再往後就開始出現了它的多種譯本,並被外國人視為中國科技史的小百科全書。薛道衡從幼時知曉此書到長大後熟讀此書,深感此書實乃中國科技史、文化史、思想史上的名著,因此對國人只是熟於耳聞而鮮于目睹這一現象頗感痛心。為了讓更多的國人認識這原本應該讓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名著,薛道衡在任教授期間就自己出資搞了一個《天工開物》研討社大力宣揚此書。如今到了這時代能有機會將此書發揚,薛道衡更是辭去政務部吏務司都督的職務,不遺餘力投入了將書中理論透過實踐轉為實用的工作中。
歷經兩年艱辛,《天工開物》中的多項生產技術已經被運用在了冀州的農業、工業、商業以及冶金製造業中,而受益最大的就是冀州的兵工業和車船製造業。
冀州騎兵在近身肉搏時候使用橫刀。在兩年前,因冶煉、鍛造技術不過關,橫刀在實戰中除了勢猛、殺傷力大些,其鋒銳程度和堅韌程度實在與敵軍兵刃無異。但如今不同了,用新法制出的橫刀刀鋒銳無比,而經過發藍處理的刀身耐腐蝕能力大大增強,提高了橫刀的使用壽命,此刀在當今世上應是最為強橫的單兵兵刃。
而一直在冀州騎軍單兵武器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單弓弩在日新月異的技術下,不但弩身更加小巧,其有效射程也由以前的百六十步提高到了百九十步,成為了騎兵們的最愛。
不但兵器得到改進,冀州將士們的鎧甲也得到了改進。冀州士卒不再像大唐及周邊各國計程車兵那樣穿著魏晉時期厚重的具裝鎧,他們現在全都著裝重量更輕、但是防禦力卻更大的明光鎧。如今,冀州士兵的裝備在天下各路軍隊中也算是頂尖的了。
但是,這些還不夠,李元霸要將熱兵器逐漸運用在戰爭中。
兩年前,李元霸就將研製火藥、火器的重要任務交給了冀州製造局進行。在冀州官方的大力支援下,製造局轄下的軍器監不但規模宏大,分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