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評獎這回事(第2/2 頁)
留問題。
但這裡面王寶強的表演以毫無意外的優勢,和《藝術家》的讓·杜·雅爾丹都成為了本屆的奪獎熱門。
這其實很不容易。
因為說實話《藝術家》的喬治這個角色不好拿捏,還是法國黑白浪漫愛情默片,這種高難度的電影一開始就自帶價分項,何況人家本身大部分完成的都很不錯。
當然了,王寶強的表演也是很讓人驚訝的。
紛紛打聽這個演員是誰
又在聽說這位演員不怎麼會英語之後,紛紛敗退。
“這事人家本來也不是定下你了,而是給你個機會。”
20日,林浩在酒店笑著安慰了一下王寶強。前幾天《樹先生》之後有好幾個導演也找過他,結果到現在都吹了,王寶強於是一整天都表現得“丟了幾個億”一樣。
林浩於是勸解:
人家現在也就是最多給你個試鏡機會,也不是定了你,否則怎麼會一聽到你不會英語就撤退了?起碼會爭取調整一下的。
如此說罷,他也就出門。
兩天後也就是22日,是戛納電影節的閉幕式也是主競賽頒獎禮,不過一種關注單元會提前一天揭曉。
最佳影片的決定刻不容緩。
林浩已經做好了看著眾人爭吵一下午bp給誰的決心,今年的評獎其實滿被動的:
至於其他的最佳導演獎大家在看的時候就一致決定給與穆哈默德·拉素羅夫的《再見伊朗》,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反正這個獎
跟《一次別離》一樣,基本上是預定要給他們一個講的。
沒錯,看見穆哈莫德你就可能猜到了,這是一位伊朗導演。《再見伊朗》是他的的第五部長片,還是從去年冬天到今年早期,半秘密的狀態下拍攝完成的,入圍後又因為被伊朗政府限制自由而未能前來出席。
聽聽,光是這個就已經足以拿獎了。
何況這部電影就是專門給戛納電影節拍的,還是從女性視角揭露伊朗政治氛圍的一部電影,講了一個被吊銷執照的女律師講述了一個懷孕的律師想方設法要離開自己的祖國伊朗的故事。
還用說?
最佳導演獎就是明著表明戛納的政治立場、表達藝術界對伊朗導演的聲援和對伊朗當局的譴責之外,還是對導演本人的支援。
另一部俄羅斯著名電影人安德烈·薩今塞夫的《伊蓮娜》也拿了評審團獎,理由也不用多說
戛納嫡系。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兩個獎的外界因素影響太多,也的確讓今年的最佳影片難以決出——畢竟夾雜在關係人情、政治立場中間的唯一大獎,誰也不想和稀泥就過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