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4/5 頁)
是荒地,種下的東西顆粒無收。土質嚴重鹼化使這個縣城的農民幾百年來都生活在貧困中。
新中國成立後,縣委班子先後採取了“深耕地,淺種農”“貢獻一斗糞”等措施改良土質,然而旱澇無情,加上四害猖獗,太陽出來了,地上依舊白花花一片。
人們絕望了,甚至連縣長也絕望了。
1972年,周舉治任嘉祥縣長,他上任後大力種植果樹。蘋果、梨、桃、山楂、杏、核桃,主要種的是蘋果。到1978年,嘉祥縣已有果園千畝。
蘋果花開花謝,到1980年,嘉祥縣成為全國23個水果基地之一。
百貨大樓前人流穿梭,一條寂靜的林蔭路邊有家羊湯館,寫著“倒垃圾沒爹”的牆下堆滿垃圾,蒼蠅飛舞,小巷的路燈裝點著縣城的夜色。清晨,機動三輪車突突突地開向水果批發市場。迅速發展的商業帶動各種副業,一些運輸車隊、罐頭廠、柳編廠隨之出現。縣城最大的兩個柳編廠是南關柳編廠和柳營的殘疾人柳編廠。
第四章柳營
柳營距縣城八里,是個小村子。靠近公路有個大院子,這院子很孤獨,彷彿與世隔絕。然而對某些生活在陰暗角落裡的殘疾人來說——這裡是一個天堂!
如果不下雨,院裡會有八個瞎子坐在馬紮上編筐,編得最快的那個是瞎妮。她動作熟練,像在玩弄自己的手指。伊木和三個啞巴在村前河堤的樹上,手裡都拿著砍刀,他們把柳枝砍下,然後像騾子一樣揹回來。另外三個啞巴留在院裡修枝剪葉幹一些雜活。有四個瘸子和兩個癱子的工作是把修剪好的柳枝浸水然後煙燻,還有一個侏儒不停地添水加柴,他同時也負責做飯。
院裡有兩排房子。一排是平房,一排是瓦房。
如果下雨,院裡會空無一人。靠近鐵柵門的那間平房,門朝北,窗向南。門是由破木板拼湊的,一把鐵鉤子就是鎖。房間裡有把搖椅,靠床的牆上還糊著“文革”時期的報紙,兩個破沙發露著棉絮,沙發前放著一張油膩膩的茶几。
窗外,荒蕪的地被雨淋著,田鼠躲在蒲公英葉下避雨,公路上有拖拉機駛過。
另外幾間平房堆滿了雜物。瞎妮單獨住在其中的一間,那時,她是柳編廠唯一的女人。蜘蛛從房頂上垂下來,一直垂到她的紡車上。瞎妮什麼都會,別人給她點棉花,她就紡線。工作之外,閒暇的時候便納鞋底。除了那兩個沒有腳的癱子,柳編廠的工人包括老闆柳青都穿著瞎妮做的布鞋。
平房和院牆形成的一個夾角,就是廁所。幾塊磚堆起幾個支點,香菸盒扔得到處都是。平房對面是四間大瓦房,三間是倉庫,摞滿了筐,老鼠在裡面吱吱地叫,生了一窩又一窩。剩下的一間是宿舍,門窗朽壞,雨聲嘩嘩,房間裡的空氣潮溼壓抑,地面痰跡斑斑,十幾張有上下鋪的鐵床靠牆放著,粗布被子像腐爛的屍體一樣發出一陣陣悶臭。一個穿補丁褲子的啞巴站在房子中間唱歌,他用鼻子哼哼,直到唱完,有個戴氈帽的瞎子拉著二胡給他伴奏。一個侏儒,坐在三條腿的小板凳上捧著大腦袋沉思,他的頭像個冬瓜,別人便叫他冬瓜,瞎妮則叫他大頭。幾個瞎子坐在桌前聽收音機,兩個啞巴打著手勢交談,一個說這雨可能要下到明天中午,另一個說最好下到晚上。牆角,一個瘸子和一個癱子盤腿坐在下鋪喝酒吃肉。瘸子叫小拉,是個回民。那個癱子叫家起,他找了塊木板,安上四個輪子,他坐在上面,用手划著,好像周圍是海。他來到柳營時餓得都劃不動了,柳青給他兩個饅頭,他吃完後噎得直瞪眼,好久,打了一個很響的嗝。
其餘的人在睡覺,伊木鼾聲如雷。
第五章柳青
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柳樹,另外一棵是榆樹。
有一天,柳青從門裡出來把榆樹砍了,做成搖椅,在窗下讓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