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一塊饅頭引發的血案(第1/3 頁)
大臣們的心情猶如過山車一般,俯衝而上,又急轉直下,那叫一個跌宕起伏。
在大家驚呆的小眼神中,皇帝又拍了一下桌案,震得摺子原地彈起又落下。
“敢想出這主意,此子的膽子,是朕在年輕一輩中見過最大的!”
杜隆看出皇帝並沒有動殺念,於是趁機道:“陛下明察秋毫,目光如炬,老臣原以為還需跟陛下細細講解的。”
“如此精妙的變革方案,當自行細細品味才有滋味。”皇帝朗聲一笑,顯得十分上頭,隨即拿起摺子對楊吉等人道:“來,也分你們一同品品這滋味。”
太監又將摺子轉遞給楊吉。
楊吉翻開摺子時,龐維等同僚也紛紛湊過頭,想要一窺究竟是什麼絕世妙策,能讓聖上如此失態。
他們大多能做到一目十行,尤其是楊吉,幾個呼吸間,就把全文過了一遍。
然而,他經過短暫的上頭,當即就下頭了!
把摺子遞給龐維,楊吉立即作揖道:“陛下,此法可謂離經叛道,萬萬不可行之!”
龐維等人的腦筋稍慢,匆忙看了個大概後,也立刻圈出了重點:拆分刑部!
二話不說,他們也紛紛諫言:“請陛下三思!”
皇帝一挑眉頭,凝聲問道:“怎就不妥了?”
“刑部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稽核刑名,自古有之,如此變革,刑部實是名存實亡,恐天下律法崩壞!”楊吉斷然道,心裡面對餘閒的標籤又多了一個“離經叛道”。
“青衫公此話或是有失偏頗了吧。”
杜隆早知道此法會遭到楊吉等儒家學派的強烈反對,心裡早有腹案,當即反駁道:“青衫公說刑部的職權,自古有之,請問,這古是有多古?”
“已有幾千年之久!”楊吉回道。
“那聖人可曾在聖殿石壁上刻有如此設立刑部的啟示?”
“……”
楊吉等人略微緘口。
這個細節,餘閒也曾注意到。
政治體制方面,先人們並沒有詳說,只粗略提及了一套後封建時代的體制概念。
比如皇權應當牢牢掌控天下的官吏任免、戶籍賦稅、兵馬排程、禮儀法度、刑罰律令和營造工事。
後人們拿來照搬,創立出了六部尚書制,由此,倒是讓後人們在長夜摸索中,少走了許多“彎路”。
“即便聖人未曾詳解如何設定刑部,但幾千年來,刑部之於律法,已被證明是最妥帖的施行機構了,如今江山初定,何必拆筋斷骨,動搖根本呢?”楊吉心思靈敏,立刻有了爭辯的措辭。
一言以蔽之,他主張求穩!
皇帝的手不自覺的摸到了茶杯,緩緩摩挲,似在觀摩兩人的分歧爭論。
要知道,法家和儒家的觀點碰撞乃至矛盾衝突,歷來有之,屬於天生的冤家。
開朝之後,兩大學派分庭抗禮,基本天就能吵一次,嚴重的甚至當著皇帝的面拳腳相向。
法家主張銳意改革,反對保守思想。
聖人石壁上有云:時移而治不易者亂。
法家人將此言奉為金科玉律,認為歷史是往前發展的,律法和制度都要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如赤江之水只能滾滾東流而不可逆。
並且杜隆等法家代表,還多次把“守舊”的儒家諷刺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因為儒家主張遵循禮教傳統,往極端了說,就是要遵循老一輩傳下的規矩禮法。
“青衫公,你只曉得拆筋斷骨、動搖根本,是否有曾想過不破不立之說!”杜隆正色振聲道:“我且問你,前朝也曾設立刑部,但你看到了,前朝到後期,吏治綱常敗壞、律法名存實亡,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在那些如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