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1/3 頁)
這個純屬小兒科的問題爭來議去也實在沒有意思, 任何矛盾的爆
發都有一個積累和醞釀的過程, 戰爭, 不過是衝突的延續和擴大,
而不是衝突的開始。這個過程中的你一拳頭我一巴掌誰先誰後的
事情你扯得清楚麼? 就算扯得清楚又具有什麼重要意義麼?
難道這對戰爭性質的判斷會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影響麼?
國際關係專家華慶昭教授在其專著《從雅爾達到板門店》談及
這個問題時曾經指出, 蘇美是分裂朝鮮的禍首, 三八線是它們炮製
的勢力範圍分界線。&ldo; 沒有朝鮮的分裂便不會有韓戰。在任
何情況下, 蘇美都對引起這場戰爭負有責任&rdo;。而國際社會多年來
為這個問題的爭論&ldo; 放過了蘇美乃是造成朝鮮爆發內戰的共同責
任者這個核心問題, 根本就沒有論到點子上&rdo;。
筆者對華教授的觀點深以為然。
的確, 當時被人為分裂的朝鮮半島, 是一個典型的雅爾達模
式。
南北雙方誰都想擺脫這個模式。
而恰恰就在這當口, 美蘇兩強都對朝鮮半島的局勢產生了誤
讀。
李承晚本人自我感覺很是良好。
光是他牛皮哄哄倒也罷了‐‐‐這老頭壓根就沒玩過槍桿子
嘛!
可美國大佬也牛皮哄哄。
駐日本的麥克阿瑟和駐南韓的美國軍事顧問團一片樂觀,
所有的情報都說北韓軍隊根本不是強大的南韓軍隊的對手。
甚至就在戰爭爆發前兩個星期的1950 年6 月8 日, 那位羅伯特少
將還言之鑿鑿地對記者說, 南韓軍隊已經達到世界水平, 任何來
自北方的進攻都將會被擊潰。
當美軍撤出朝鮮時, 李承晚曾向美國索要包括作戰飛機和水
面艦艇在內的強大軍備, 而美國當時夢寐以求的是歐洲這個戰略
重點, 並竭力想在遠東地區保持緩和, 加上對朝鮮北方的實力也不
太瞧得上, 所以沒有滿足李承晚的要求。
當時, 李承晚的國防部長申性模曾透過美國軍事顧問團向美
國索要193 輛能夠對付t - 34 的 - 26 型坦克。
代表美國政府回復他的, 是美軍駐朝鮮軍事顧問團團長威廉?
羅伯特少將, 此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巴頓將軍手下擔任
過坦克部隊指揮官。
羅伯特少將很有耐心地聽完申性模的要求, 又一臉懇切認真
地回答他說&ldo;: 你們國家的地形、道路網特別是橋樑不適合於使用
坦克。??北韓的坦克是舊日軍的, 不必擔心。&rdo;他還說, 任何一
支進入南韓的軍隊如果配備坦克, 幾小時之內就會被擊毀。
這算那門子軍事顧問? !
這傢伙還當過坦克部隊的指揮官?
真逗!
羅伯特的漫不經心在大大咧咧的美國人中具有很強的傳染
性。
這種看法原封不動地上報到東京和華盛頓, 又原封不動地成
了美軍遠東戰區司令部和美國政府的看法, 直接影響了白宮和五
角大樓的戰略決策。
1949 年12 月30 日, 杜魯門批准了國家安全委員會第48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