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2/4 頁)
湖郎中的所謂的腧穴。腧穴只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於體表的部位。腧穴可分為十四經穴、奇穴、阿是穴三類。十四經穴是為位於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的腧穴,簡稱‘經穴’。奇穴是指未能歸屬於十四經脈的腧穴,它既有下定的穴名,又有明確的位置,又稱‘經外奇穴’。這些腧穴往往具有特殊的治療身體的作用。奇穴因其所居人體部位的不同,其分佈也不盡相同。有些位於經脈線外,如中泉、中魁;有些在經脈線內,如印堂、肘尖;有些有穴位組合之奇穴,如四神聰、四縫、四花等穴。阿是穴又稱壓痛點、天應穴、不定穴等。這一類腧穴既無具體名稱,又無固定置。”
羿飛日月頓了頓,道:“真正的武學之道,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執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徑路。其經絡決無分為十四經穴、奇穴、阿是穴三類之理。而是應分為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和十二經筋、十二經別、十二皮部,以及十五絡脈和浮絡、孫絡。”
羿飛日月接著說道道:“其中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具有表裡經脈相合,與相應臟腑絡屬的主要特徵。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也稱為“正經”。十二經脈的循行走向: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十二經脈的交接規律:陰經與陽經(互為表裡)在手足末端相交,陽經與陽經(同名經)在頭面部相交,陰經與陰經在胸部相交。十二經脈的流注順序:十二經脈的流注是從手太陰肺經開始,陰陽相貫,首尾相接,逐經相傳,到肝經為止,從而構成了週而復始、如環無休的流注系統。將氣血周流全身,起到濡養的作用。奇經八脈即別道奇行的經脈,包括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共8條。除任脈,督脈有自己的穴位外,其他六條經脈都沒有自己的穴位。奇經八脈的分佈規律:奇經八脈的分佈部位與十二經脈縱橫互動,八脈中的督脈、任脈、衝脈皆起於胞中,同出於會陰,其中督脈行於背正中線;任脈行於前正中線;衝脈行於腹部會於足少陰經。奇經中的帶脈橫行於腰部,陽蹻脈行於下肢外側及肩、頭部;陰蹻脈行於下肢內側及眼;陽維脈行於下肢外側、肩和頭項;陰維脈行於下肢內側、腹和頸部。奇經八脈的作用:一是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絡,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絡起來,起到統攝有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二是對十二經脈氣血有著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奇經八脈猶如湖泊水庫,而十二經脈之氣則猶如江河之水。奇經八脈中的任脈和督脈,因積肥其所屬的腧穴,故與十二經全稱為“十四經”。”
義通道:“那我現在該怎麼辦?你說的這些穴道,我還是知道確切的地方的,可是我以前因為內力微弱,所以我從未真正領悟運氣之法。”
羿飛日月道:“那好,你現在放鬆,待我運氣助你。”羿飛日月暗中一提氣,掌心隔衣緊貼在義信的後背的心處,掌心之內,立時湧出了一股熱力,直攻體內,分向百脈行去。
義信只覺羿飛日月掌心中湧出來的熱流,由弱漸強,透體入穴,直向四肢百骸間流行開去,一種本能的反應,使他體內的微弱真氣不自覺的開始由手太陰肺經開始運氣,陰陽相貫,首尾相接,逐經相傳,到肝經為止,從而週而復始、如環無休的不斷迴圈。剛開始時運氣速度緩慢,而且內力氣息也很微弱,完成一個迴圈要一個多小時,到了後來迴圈了一遍又一遍後,速度便逐漸加快,內力氣息也漸漸變強。到最後,運氣速度便如風馳電掣,一個迴圈一秒鐘之內便可完成,內力氣息也強到猶如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