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北京城下(第1/2 頁)
“罪臣王元雅丟失遵化,有負陛下所託,還請陛下下旨將言懲微臣,以正國法!”
乾清宮內,剛一見到吳予,遵化巡撫便立刻下跪,磕頭求死。
“王愛卿不必如此,放棄遵化乃是朕的意思,而且即便愛卿不放棄,在雙發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遵化也會很快就被皇太極攻陷。
與其白白犧牲,倒不如留待有用之身,迎接接下來的大戰,至於兵部和都察院那邊,朕自會替愛卿解釋。”
看著一心求死王元雅,吳予只覺得一陣腦殼疼,好在自己事先派人盯著他,並且關鍵時刻將他打暈,否則此刻說不定這位性格剛烈的臣子,已經如同歷史上一樣自殺殉國了。
“還請陛下放心,臣此次一定不讓建奴再越過雷池半步!”
雖然陛下沒有怪罪自己,甚至還為自己開脫,但在王元雅看來丟失遵化城就是天大的罪孽,如果不是還要留下有用之身與建奴死戰,他肯定已經自刎謝罪了。
“這就是我大明的國士啊!”
看著王元雅逐漸遠去的背影,吳予心中一陣感慨。
大明缺忠臣良將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事實上,在有明一朝從來就不缺忠君愛國的仁人志士。
且不提其他時期那些名垂青史、功勳卓著的人物,便是到了如今的王朝末年,也依舊有一大批仁人志士願意為大明捨生忘死。
比如孫傳庭、周遇吉,盧象升、曹文召、曹變蛟、趙率教、李邦華、孫承宗、張維賢、秦良玉、袁可立以及剛才出去的王元雅等等,太多太多了,這些人無一不是甘願為大明流盡最後一滴血。
只可惜彼時的大明氣數已盡,先是遇上了長達十幾年的小冰河時期,加上身為皇帝的崇禎又剛愎自用、朝令夕改,對誰都不信任,以至於哪怕有著如此之多的忠臣良將也沒能挽回大明的國祚。
當然,忠臣良將多,但奸臣逆賊也同樣不少,比如有名的水涼大臣錢謙益,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提出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孫之獬,還有本該與國同休卻在危難之際獻出城門的成國公朱純臣,甚至就連身皇后的親生父親周奎都選擇了投降李自成。
搖搖頭思緒收回,吳予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面前的地圖上,好一會兒才對隱藏在暗中的密探道:“建奴大軍還有多久到達北京?”
密探道:“稟皇爺,皇太極所率領的建奴大軍早在三日前便已出發,其中斥候部隊已於一日前到達,且一直徘徊在周邊徘徊,至於後續大部隊則還需要兩日左右。”
聽到建奴的斥候部隊一直在周邊徘徊,吳予便知道皇太極這是擔心有埋伏所以才四處派人探查。
畢竟他們這次入關實在太順利了,除了在遵化城那裡受挫幾日之外,其餘地方連一點像樣的抵抗也沒有,皇太極想不多想都難。
而吳予也正是想到了這一點,所以才特地讓盧象升四人的部隊以化整為零的方式駐紮得遠離一些,並且還命令他們這段時間不得燒火做飯,只能以乾糧為主
此外他為了降低皇太極的戒心,還特地讓人將二十門紅衣大炮運到遵化那邊,讓王元雅挫一挫對方銳氣的同時,也在給遼東王在晉爭取時間,現在看來他的這個計劃奏效了。
“那王經略那邊呢,還要多久到達?”
知道了皇太極軍隊動向,吳予又繼續詢問起王在晉的位置。
“皇爺,王經略那邊因為路程較遠,所以要比建奴晚三日左右。”
“三日嘛!”
吳予點點頭,對此倒是沒什麼什麼意外,畢竟錦州那邊距離京城可要比遵化遠多了,如果不是王元雅多堵了皇太極幾日,只怕王在晉到來的時間還要晚上幾天。
不過如此一來京城這邊的壓力可就大了,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