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第1/2 頁)
魏祈寧借著燭光,看清武科貢士第一名謝宏和第二名陳伯宇。
這二人她記得,原來也都是順天府的舉子,鄉試時名次便排在她前頭。鄭懷文曾悄悄同她說過,那謝宏的父親乃是軍中一位軍職不高的校尉,他有一位表妹嫁給了太子的表弟為小妾,應當是太子的人;另一位陳伯宇,則是楚王乳母的兒子,顯然是楚王的人。
第六名是木康,看來他也考得不錯。
魏襄借著醉意,絮絮叨叨說了許久,才放兩個兒子離去。
宋嬤嬤當夜就在院裡給魏祈寧的母親燒紙,邊哭邊唸叨:&ldo;少爺終於高中,夫人在天有靈,請保佑少爺殿試能進三甲。&rdo;
魏祈寧在旁聽得心中滋味複雜,她早已不是原來那個魏祈寧,也不知天上那個林家的母親有沒有和自己的女兒團聚。
接下來數日,除了請專門的先生來教授複試和殿試策略,魏襄還專門教了兩個兒子入皇宮的規矩和禮儀,生怕他們因行差踏錯而惹惱聖上。
魏祈寧心裡驚訝,魏襄這個安陽侯已是京城末流,一年到頭幾乎見不到皇帝,他卻仍能一點不差的記著入宮的禮儀,可見他並不如平日表現的那般昏聵,至少還有些求上進的心。
四月初五便是複試的日子,天還未亮,魏祈寧和魏祈安便坐上馬車,來到承天門外。
門外守衛森嚴,點名過後,皇宮內侍和侍衛們分別給貢士們檢查穿著後,分成文武兩列,由鴻臚寺官員領著,整齊向高大的朱紅色大門中行去。
巍巍宮牆中的寬闊大道和氣派建築,在晨曦的微光中透著深沉的壓迫,令人不覺生出敬畏,魏祈寧不由想起晉王身上那種令人難以忽視的天家氣度。
眾人繞過奉天殿和華蓋殿,便來到複試的保和殿外。大殿內,桌案已分在兩側擺好,只等著考試開始。
入殿後,鴻臚寺官員令大家到各自考位旁跪下後,皇帝和三位皇子才在考官們和內侍們的簇擁下出現。皇帝坐上大殿中央的高座,皇子和大臣則分立在兩側。
鴻臚寺官員大聲唱跪拜,眾人依禮三跪九叩後,只聽頭頂一道溫和的嗓音傳來:&ldo;諸位平身吧。&rdo;
天顏在上,無人敢直視,只低眉斂目起身,回到考位上,待考官宣佈開考,便紛紛翻開案上試卷。
本朝複試是取得殿試資格的最後一關,殿試只考策論,由皇帝決定題目方向,禮部擬定五道後,皇帝從中抽取一道,寫一篇治國策論,字數需在兩千以內,考生可考三個時辰。
今年雖有武貢士一起考,規矩卻未變,只是文科和武科所考的題不一樣。
魏祈寧翻開試卷,看到題目卻不由皺眉。當今皇帝為政寬仁,以德治國,原以為會問的應當是仁義禮智,教化民眾一類的題目,卻不想題目問的卻是當今天下,從軍者甚,軍隊數量龐大,卻為何戰力不夠?
這樣的題目應當是更關註文章實用性,只是考慮到皇帝重文教,又不可過分指責當今天下重文輕武的風氣。
她沒急著打提綱下筆,而是思索片刻,決定從武官和軍隊系統這邊尋找原因。
大延□□行伍出身,雖然力主以文治教化民眾,卻也定下了各地屯兵不可隨意裁撤的規矩。然而上至武將勛貴,下到普通士兵,幾乎都是世襲,長此以往,缺乏競爭,軍中的日常操練早已荒廢,戰力自然大大削弱。更重要的是,如此下去,容易造成派系林立,當務之急,便是要增加軍隊體系的流動性,重注活力。
想通了這一塊,她開始列提綱。
開頭部分先恭維皇帝,將如今天下太平,河清海晏的盛世歸功到皇帝身上,接下來,再講軍隊戰力不足的原因。為了不得罪勛貴們,她又重點強調以各地輪流換防,平級調動的解決策略,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