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第1/2 頁)
樂工康多寶也停下撥弦動作解釋道:「雜調翻曲協律,還是簡單一些,宮調即定,只需要宮內上下調撥。至於清商等大麴翻新,還需樂懸貴器尋宮應律,重做勘磨。」
所謂的樂懸,便是鐘磬等禮樂大器,是亙古相傳的莊重器物。所謂古樂十二律,黃鐘大呂之類,便是透過鐘磬等確定其調律,又被稱為宮律或者是宮商。宮位所在,便是樂曲起調調音與整體基調,尋宮應律,便是確定整首樂曲的宮調,或悠揚或低沉,或輕快或幽怨。
燕樂有四均二十八調,宮商角羽是為四均,一均則包含七調,合共二十八個音調。
李潼在樂理方面只是門外漢,儘管樂工康多寶解釋諸多,但一時間也理解不了那麼多名詞。最終也只是有了一個模糊的認識,音調越多,一首樂曲應該就越婉轉動聽,曲風多變。
至於清商樂,則就沒有這麼多的調音變化,畢竟是用在祭天祀祖的場合上,還是應該以肅穆莊重為主,否則他們聽嗨了怎麼辦?
儘管康多寶口稱雜調翻曲簡單,但在除錯一番之後,還是放下琵琶拿起了一根橫笛,開始吹奏試探起來。燕樂多以管樂定調,因為音色相對更加純粹可辨。當康多寶換了樂器之後,就連李潼都能明顯感覺到樂曲的調律變化。
如是過了小一個時辰,康多寶才結束了翻曲協律,而那潘三娘也將新曲以宮板紅豆錄出。如此李潼就看明白了,因為較之最初的排列,那些紅豆下移了一行,且被減去了十幾個,彼此之間捱得也更加緊湊。
「大王新辭雅緻,勝於舊辭輕佻,故由小石降次高平……」
聽到這康多寶的話,李潼更覺得滿意,尋花柳都成了雅緻而不輕挑,還有啥好說的,人才啊!
說別的都是多餘,況且他也聽不懂,還是要看成品如何。他起身伸個懶腰坐回坐席,然後便吩咐潘三娘:「且試奏一番。」
潘三娘抱起琵琶,再次撥彈起來,待到新辭接入,李潼閉眼聆聽,眉梢頻頻上揚,很明顯的感覺到正首曲調都發生了質的變化,節奏更緊湊一些,聲辭諧和也更流暢,果然像那康多寶所言,少了一些輕佻旖旎,變得更加爽快雅趣。
人才啊!
一曲終了,李潼心中再次感慨,睜開眼還沒來得及誇一誇對方,廳室外突然響起了鼓掌聲,並伴隨著一個略顯沙啞但又爽朗悅耳的女聲:「左張右望,金盃花柳,風流迴轉,真是妙趣橫生!」
第0050章 太平公主
這種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出場方式,李潼真是討厭,小樣挺大譜兒,把我當什麼?
不過很快,李潼就知道了,跟對方相比,自己這個破郡王還真就啥也不是,加上李守禮這個嗣雍王也不行。
雜亂腳步聲中,首先趨行入廳的乃是剛才離開的宦官楊緒。那皮肉耷拉的慘白臉皮略顯潮紅,入廳後直衝李潼與李守禮座席前,拱手便急促道:「公主殿下駕臨,請大王……」
公主?還殿下?
聽到對方這稱呼,李潼心中已是一突,拉了拉仍舊有些茫然的李守禮,一起從席中站起來步入廳前。他們也是一對王,還不夠資格被稱殿下,而能夠被稱公主殿下的,眼下唯有一人,太平公主!
隨著他們兩人站起來,樂工康多寶等人也忙不迭避到一側,而廳堂門口則湧入許多的人。這些人明顯分為兩撥,外圍的十幾人前後簇擁,服色要單調樸素一些,應該就是屬於內教坊的人。
中間則有二十幾個人,男女皆有,衣飾裝扮則要華麗鮮艷得多,而且各自手中都持器物,或團扇、或屏架、或香爐、或垂帷。
原本這廳堂面積也不小,將近七八十個平方,即便是有一些器物架設也敞亮得很。可是當這麼一群人一起湧入進來,頓時顯得有些逼仄,甚至就連李潼和李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