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第1/2 頁)
北衙御林軍多關隴子弟,類似交情還有一些,這些人未必人人都敢與他弄險,但關鍵時刻以舊情央求稍作關照放行還是能做到的。退一步講,這些人若真敢把他往死裡逼陷,也要擔心他臨死之前會不會攀咬報復。
不過,郭達也知此謀事關重大,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因此也只是向知心二三者稍作吐露,真正具體計劃始終藏在心底。眼下雖然滿心疑惑,但仍不敢隨意與人商討。
懷著滿心疑竇與憂心忡忡,時間很快又到了傍晚,他們這一火軍士又該整裝入值。
嚴查宮闈行走人等,乃是上峰郎將交代。當郭達一行從千步閣出發往歸義門去進行第一次巡邏的時候,正逢尚食局宮役前往仁智院運送食材,搜查這一行人物只是中途順帶。
當上前斥退宮役,開啟食盒搜查的時候,郭達手心裡汗津津一片,猶豫著要不要將提前寫好訊息的布片塞入其中。
此前他只覺得院中宗王必然不甘寂寞,可是昨夜所見卻讓他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懷疑,因此對於是否保持聯絡也深懷遲疑。
他心裡尚在權衡之際,突然聽到同袍喝問宮役:「運送這麼多竹筒做什麼?」
宮役上前小心翼翼回答道:「院中貴人叮囑,卑奴不敢多問……」
聽到這對話,郭達移步望去,發現有一個食盒箱籠裡裝著滿滿截成尺餘長的竹筒,足足有十幾個。
竹材用途廣泛,若在廚中也可當作炊具蒸飯,特別雕胡米以此法蒸食,將會更加清香可口,並能避免被水漚爛。軍士詢問也只是在職尋常,其實並不覺得奇怪。
但是郭達心顧其餘,想得更多,在看到那裝得滿滿當當的竹筒廚具之後,內心思緒已是翻江倒海,這是不是院中貴人給他新的暗示?竹筒、竹同……竹林同前?暗示他此夜如前夜一般,潛入竹林之內?
郭達滿心雜念,一直等到同袍呼喊,才察覺到搜查已經完畢,宮役們已經扣好食盒,搬抬著往仁智院而去。他強自收斂心神,追隨隊伍繼續巡邏,心中卻暗下決定,無論是否會意準確,今夜都要找機會再入竹林一探究竟。
午夜時分,最後一次巡邏,行至仁智院附近,郭達突然抱腹呼痛。火長心中雖有不悅,但念及前夜正是郭達拯救他們滿火軍士,受惠未遠,不好呵責過甚,只能厲聲吩咐趕緊解決儘快歸隊。
郭達匆匆鑽入竹林,靠近院牆之傾聽片刻,從竹林中撿起鬆軟土塊拋入院中,又捏著嗓子做幾聲寒鴉低鳴。不旋踵,院牆牆頭飛出一物落入竹林中,郭達連忙循聲覓去,幽暗中手觸鬆軟一物,塞入戎袍之內然後便匆匆離開。
換值歸營之後,趁著私下無人之際,郭達掏出懷中物品,掰開外裹的泥團剖取出捲成一團的紙箋,湊近篝火細細一覽,臉色頓時陰鬱下來:「未戰先怯,不敢望勝,貴人惜身,實在可笑!難怪闈門之內陰陽失序,坤德寡無,風骨如此,連累蒼生!」
看過這一封傳書,郭達心情沉重絕望。他這一計劃能否成功,主要建立在對方是否願意配合。現在擺明瞭院中貴人是沒有膽量一搏,繼續糾纏只能讓自己更立險地。
失望之餘,更覺得院中貴人遭受囚禁實在咎由自取,惡母凌人,堂堂皇家綱常秩序尚且不如庶人門庭!
自此,郭達便不再繼續傳訊試探,心中憤懣鬱結,甚至暗暗決定,一俟番期結束離開大內,行動更得自由之後,便要在洛邑招募亡命,出投越王父子這一對宗王豪傑,不再徒留洛中、虛度光陰。
時間眨眼而過,一個月的番期很快結束。郭達這一批百騎將士撤出大內之後,他正待要付諸行動,都中卻捷報連傳,越王父子先後覆滅。
「琅琊逆卒,亂不滿旬。豫州兵禍,亦難足月……這究竟是言有湊巧,還是玄念先知?」
郭達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