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第1/2 頁)
若事情只是這樣一個結局也沒什麼,但在幾年前,曾經對郭達之父有知遇之恩的魏元忠遭到酷吏周興的構陷,郭達之父奔走搭救,沒想到自己也被牽連其中。
最終魏元忠被發配遠邑,而郭達一家則淪為刑家,其父冤死獄中,家門就此凋零,只有郭達被故舊搭救成為戶奴,並在前年因勇力而入選百騎。
為了取信於人,這個名為郭達的軍士對身世交代很清楚,並坦陳之所以要幫助雍王一家,除了心懷李唐,也是希望能借力報仇,幹掉周興這個構陷家門的酷吏。
第0031章 不是一路人
李潼真是絞盡腦汁也想不到,那個隱在暗處、有膽量在武則天眼皮底下搞小動作的人,居然是一個黑二代。
不過想想也屬正常,幾年前徐敬業揚州作亂,聲勢鬧得不小,但卻很快被撲滅。
自此之後,即便還有什麼權貴人家對李唐宗室心存同情,也很少再有膽量敢於弄險。
像是眼下作亂的李唐宗王結局就是一個證明,基本上就是越王李貞父子倆的一場作死自嗨,根本就沒有獲得什麼實力人物的相應。
如果這個郭達所陳身世是真的,還真不排除其人有膽量弄險的可能。
小人物不乏大夢想,就在垂拱三年也就是去年,還有弘農人楊初成詐稱郎將,假傳太后武氏命令在都市招募亡命,想要前往房州迎回被廢黜的中宗李顯,只是還沒來得及成行便被誅殺,以至於後來中宗復位,還下詔追贈這個民間義士。
這個郭達為何選擇自己一家,那也很好理解。雖然眼下他們一家算是時局中的透明人,但是身為故太子李賢的血脈,身份擺在這裡,絕非尋常。至於更加顯眼的皇帝李旦一家,那個郭達就算是想要用謀只怕也聯絡不上。
自陳身世之後,這個郭達又在信中略述他的計劃:如果接到這封信的大王願意接受他的幫助,那麼可在明日吩咐宮人往仁智院送入五枚生梨,那麼他便會著手安排潛逃出宮的路線。
十三天後的夜裡,大王可密藏在仁智院北側的廊舍中,他自往接應,趁著番期結束撤離玄武城之際,護送大王離開大內太初宮,而後便可護送大王逃離河洛、直往豫州而去,匯合豫州的越王李貞,共同起兵反攻洛陽。
且不說這個郭達有沒有能力安排自己成功外逃,但在看到對方這一系列的計劃安排之後,李潼也是忍不住感慨真是無知者無畏。
大概在對方看來,天下苦武久矣,特別是那些朝不保夕的李唐宗王們。只要能夠將李賢的血脈引出宮去,振臂一呼,李氏諸王群起謀事,反攻河洛,功成只在旦夕之間。
這一思路,倒也不能說是愚蠢天真,但在李潼看來,的確是充滿了資訊掌握不全面、不切實際的奇思狂想。李潼真是腦袋抽筋成麻花,才會覺得投靠越王李貞是一條出路。
李氏宗王為了自保而起兵造反,且不說實力嚴重不對等而造成旋起旋滅的鬧劇結局。但諸王之中唯越王李貞和他的兒子琅琊王李沖真正起事,表現得最為急切,目的絕不單純。
越王李貞乃是唐太宗李世民諸子在世最為年長者,瞭解了這一點,便能明白為何他父子如此急切。
背後的動機,除了反武之外,還有要將武則天的血脈統統幹掉的一層意思,包括如今的皇帝李旦,自然也包括李潼一家,使皇統再歸太宗,李貞自然也就有了問鼎大位的資格!
武則天當國履極的過程中,有兩次兵變比較著名。
第一次便是徐敬業造反,徐敬業先是打起了扶李顯的旗號,大概之後覺得一呼百應,聲勢鬧起來了,結果又找了一個相貌酷似李賢者,目的不再純粹,無非扶立一個傀儡,進則窺望天下,退則割據江左。
可惜這小子志大才疏,給他爺爺徐茂公提鞋都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