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戰功與鍍金(第2/2 頁)
李靖用沉默來表示,他兩不相幫,保持中立。
這種性格在某些方面,可以說是耿直、性格醇厚,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顯得有些不通世故。
甚至可以說,其實就是極度的謹慎。
暫且不說當時的李世民有沒有不滿,有沒有產生隔閡。
但當他前腳遣派蘇定方前去邀約李恪之後。
後腳就寫了一封加急密信,連同催促朝廷運送糧草物資的急報,一起送往了長安。
在信中,他詳細地向李世民闡明瞭北疆戰事目前遇到的形勢,以及徵召燕王李恪及其燕王衛的原因。
只不過,這封信在送到李世民手中的時候,出了點小意外。
這才導致太子李承乾也知曉了信中的內容。
五天前,長安,太極宮。
都說一個朝廷,其中,大部分事情,都是放在朝堂之上由眾臣商議決策,最後再由皇帝拍板決定。
但一些關係重大,涉及到國家層面的機密要事。
往往只需要皇帝,以及他手底下的幾位心腹重臣私下謀劃商討即可。
這不,就在李靖的密信到達那天。
李世民正在太極宮的書房,和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李積等幾位往後凌煙閣榜上有名的十數位大臣一同商議國事。
其中,為了培養未來儲君的治國理政與應變能力。
李世民特意讓太子李承乾參與此次商議。
也就是李世民的這一次的臨時起意,讓太子李承乾產生了想要去立下戰功的想法......
相對於每次早朝和大朝堂,在李世民書房中的氣氛,完全不似朝堂那般莊嚴肅穆,多了幾分輕鬆與自在。
坐在李世民下首,左手邊的太子李承乾。
全然沒有在驪山狩獵時,因為差點誤傷李世民的惶惶不安。
也沒有前段時間因為賑災不力,從而導致災民差點發動暴亂的那種焦慮與自責。
此時的他,穿著太子冠冕,儘管坐著,但也身姿挺拔,氣質卓絕。
再加上一張,也繼承了李世民英氣的臉龐上,一臉自信與溫和的笑意。
任誰也不得誇上一句,不愧是天家貴胄,頗有龍鳳之姿。
“諸位,辛苦了,朕在這裡,要好好的感謝一下大家,要不是大家在最近一段時間殫精竭慮,夜以繼日的奮鬥。”
“今年這個年,朕怕是不好過啊!也難以如此安心。”
\"哈哈哈哈哈......\"
說完,還不等下面的大臣們回應,便獨自開懷大的大笑了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