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陰鬱的太子李承乾(第2/2 頁)
不同地區,受到的災情情況。
再加上老幼和青壯年所需要的口糧,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合理區分。
導致一些青壯年得不到足夠的食物,而部分老弱病殘手中的糧食,卻有盈餘。
一部分地區災民發放的糧食,已經足夠他們來年都不需要再為食物發愁。
而另一部分重災區的百姓,卻依舊在為每日的口糧苦苦掙扎。
這種巨大的反差,讓本就對救災工作心存不滿的百姓們,情緒愈發激動。
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災民聚眾抗議的情況,要求朝廷給出合理的解釋,並重新公平分配糧食。
這使得災區本就艱難的局面愈發混亂,百姓們怨聲載道。
而眼前發生的局勢,還不是最嚴重的。
最嚴重的還是這次的災情,遠沒有上一年中,蝗災和旱災幾乎同時發生的嚴重。
朝廷準備的賑災糧食也遠超所需,本應是綽綽有餘,卻因為分配混亂的原因,導致賑災糧食提前消耗完畢。
可問題是,災情卻沒有隨著糧食的耗盡而結束.......
若不是李世民始終關注著李承乾和李泰,這兩個自己最愛的兒子。
在發現民間的輿論轉變了之後,果斷的叫停了這種救災辦法。
為了平息民怨,迫不得已這下,只得將為北伐十萬大軍準備的糧草物資,全部拿出來用於賑災......
這也就有了李恪的關中移民計劃。
而到了這時候,天性聰慧的李承乾,也終於醒悟了過來,只是有些晚了。
都說虎毒不食子。
作為嫡長子的李承乾,在李世民的心中自然是有著不一樣的分量。
在得知因為賑災失敗,從而情緒低落,連續好幾天都吃不下飯的李承乾時。
為了不打擊他的積極性,在朝堂上並未對他和李泰過多指責,反而是給予李承乾鼓勵和引導。
任由李承乾繼續負責後續的賑災,只不過這一次他派遣了長孫無忌、高士廉、虞世南三位心腹重臣 ,協助李承乾開展工作。
這三位大臣皆是朝中德高望重之人,不僅有著豐富的政務處理經驗,更對大唐的民生有著深刻的理解。
在他們的幫助之下,太子李承乾終於是重新找回了信心,也徹底摒棄了之前的浮躁與攀比之心。
做任何事之前,他都虛心向三位大臣請教,以務實的方法去處理。
終於是在年前,成功將這一次的旱災成功的平息了下去。
如今見眾人皆在誇讚父皇李世民在賑災與征討突厥決策上的英明,李承乾雖也為父皇高興。
但內心深處,渴望自己也能有這般耀眼的政績,能在眾人面前證明自己的能力。
證明他這個太子是有能力,也足以肩負起大唐未來的重任。
當然,比起他那兩位弟弟,只會是更強、更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