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參謀部,情報系統以及勾注山(第1/4 頁)
李恪怎麼也沒有想到,作為幽州大都督,就算沒有兼任刺史,要處理的事務也會有那麼多。
在他的新辦公桌上,厚厚的檔案和報告堆積的一沓接一沓,各種事務需要他一一處理和決策。
從軍隊的部署、邊疆的防線、到一些需要配合的民生問題,每一項都需要他一一決斷。
好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仗著年紀小,李恪將所有要處理的事務,都推到了師父裴行儼身上。
一般的人,或許因為裴行儼的武功太過出色,以至於一提到裴行儼,只知道武藝高強,有萬人敵之稱。
卻不知道裴行儼本身就出自於一個顯赫的家族。
其家族世代為官不說,並且在軍事和政治上都有著卓越的成就。
他的曾祖父裴伯鳳、祖父裴定和父親裴仁基都是當時朝廷的上層官員,不僅擁有著高超的武藝和智慧,更有著深厚的家學淵源。
而裴行儼從小就受到了家族文化的薰陶,有著常人接觸不到知識和經驗。
在政治和軍事方面,裴行儼他熟讀經典,通曉兵法,對政治和軍事有著獨到的見解。他的智慧和才能,使他在年少時就已聲名遠揚。
只不過他的武功太高,讓所有人都下意識的忽略了他政治上的才能。
只不過,對於李恪這樣的安排,裴行儼顯然也有些不太滿意的。
要不是他知道李恪這個徒弟,從小就因為庶子這個身份,處境艱難。
加上他年紀太小,擔心他閱歷不足,在處理這些繁雜的事務上,無法兼顧各個方面。
裴行儼才不會接手處理這些事務。
不過,對於同樣已經躺平了接近十年的裴行儼,他也不習慣這樣高強度的工作......
因此他給了李恪一個相對寬鬆的時間限制,那就是兩個月之內,找到一個替代他的人。
不然,李恪也不會在短短十天之內,就一連去了兩封信前往長安,要知道以現在李恪薄弱的家底,也就一個馬周拿的出手了。
其餘的人員,要麼能力不行,要麼經驗不足。
只不過,這次的裴行儼也算是給李恪提了一個醒。
那就是作為一位領袖,除了自身的才能和努力外,至關重要的一點是,還需要建立一個強大而富有經驗的團隊。
不然,單憑他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
唯有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
要知道,他阿耶李世民,之所以能夠開創出貞觀之治這樣的偉大局面,除了他本身的才能和努力外,更重要的是他擁有一批忠誠而又有能力的團隊成員。
這些團隊成員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著卓越的表現,他們共同為唐朝的繁榮和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因此,李恪下定決心,一定要建立起一支同樣出色的團隊。
於是,李恪決定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除了繼續訓練蜀王衛外,還要加強對自己團隊的培訓和建設。
他開始注重培養和提拔那些有潛力和才幹的年輕人,提供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和資源,讓他們快速成長。
為此他還在蜀王衛中,成立了一個參謀部......
相對於李世民手底下的名將如雲,謀士如雨,又有數不盡的人才作為儲備。
而李恪顯然沒有那個條件,但他堅信一句話,那就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有事請大家商量著來,總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他相信,只要他能夠激發出每一個團隊成員的潛力,就能夠打造出一支同樣出色的隊伍。
一個出色的團隊,一定不比那些名將差。
而另一邊,李恪的師父,裴行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