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封天下;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燦爛輝煌的漢唐盛世;從絲綢之路的起點到賜福鎮宅聖君鍾馗故里,這裡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
陝西是我國曆史上建都朝代較多和時代較長的省份。大約在2000年前、公元前28世紀左右,傳說夏部落的始祖黃帝、炎帝都曾在陝西活動過,為中華民族的創立和發展作出了豐功偉績。公元前21~前16世紀的夏朝時期,陝西就有褒國、扈國、駱國出現。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在陝西建都。此後,又有秦、西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1個王朝先後在陝西建都,時間長達1100多年。此外,還有劉玄、赤眉、黃巢、李自成4次農民起義在此建立政權計11年。陝西為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的歷史文明,留下了豐富的寶貴文物。
進入榆林市時,一場沙塵暴,滿天隨風而起,阻塞了繼續前行的道路。好不容易退下公路的我們,只好準備換路而行。楊大京透過對講機,讓我的車,跟在他的車後面。找一家灑店,先把飢餓問題解決在說下一步的事。
要說榆林這個地方的來龍去脈,在大一下學期中,我已經瞭解到了。只是眼下的榆林,難得看出曾經的輝煌。夏商時,山西榆林市的部分地方(神木、府谷、佳縣等地)在雍翟族境內,周代為雍州白翟的一部分,戰國時為秦國上郡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上郡是其中一個。三國時期,上郡、西河郡為匈奴佔據,未設定郡縣。東晉時期,匈奴王赫連勃勃在統萬城(今靖邊白城子)建立大夏國。公元427年,北魏滅大夏,設立統萬鎮,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改設夏州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仍設夏(治統萬)、長(治長澤,今靖邊境內)、綏(治龍泉、今綏德縣城)、銀(治儒林,今橫山境內)。四州;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將綏州改稱上州,三年撤銷州制,設立朔方、雕陰二郡。隨末唐初,本市為地方豪族梁師都佔據,自稱梁國,潛皇帝位。貞觀二年師都被滅,唐復設銀、綏、夏三州,均屬關內道管轄。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本區東北部增設麟州(治所今神木楊城)。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撒州設上郡(今綏德)、銀州郡(今黨岔)、朔方郡(今白城子)、新秦郡(今、楊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撤郡,復設綏、夏、銀、四州。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宥州治所由內蒙鄂托克旗遷到今定邊境內。後唐莊宗李存勖以府谷縣升州(今之府谷)。
五代時期州縣設有夏州(領朔方、德靜、寧朔三縣,均在今靖邊境內)、銀州(領真鄉、開光、儒林三縣,在今米脂、佳縣境內)、麟州(領新秦、連谷、銀城,在今神木境內)、府州(今府谷)、綏州(領綏德、龍泉、延福、城平、大斌五縣,在今綏德、清澗、吳堡、子洲境內)。北宋時,榆林市屬永興軍路(初名陝西路),綏州、宥州被西夏佔據,未設郡縣,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收復,元符十年(公元1096年)後,得失無常。宋高宗南渡後,又淪為金有,屬鹿延路的一部分,設綏德州、晉寧軍(佳蘆砦),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撤軍設綏德州、晉寧州(二十四年改佳州)。元代綏德州、佳州屬延安路,綏德州領清澗、米脂二縣,佳州領神木、府谷二縣。
明代九邊之一,全民皆兵,戰力極為強橫。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在長城一帶設定榆林衛,孝宗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九月設立東路神木道,領佳州、府谷、神木三州縣,中路榆林道領綏德、米脂、清澗、吳堡四州縣,西路靖邊道領保安(今志丹)、安定(今子長)、安塞三縣,包括榆林市的定、靖、橫三縣。明崇禎年間,陝西巡撫孫傳庭召集萬餘榆林軍馬,屢次擊敗義軍。崇禎九年七月於子午谷重創高迎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