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4章 青花飛龍紋飾淨水碗(第2/3 頁)
。 濃淡相宜的青花,與潔白的瓷胎相互映襯,更顯高貴典雅。瓷碗的構圖繁而不亂,各種紋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觀之賞心悅目,令人心曠神怡。
足底露胎,圈足規整,胎體較多數元代青花器物更薄,輕盈剔透,彷彿可以透過光線。瓷碗的留白空間較大,更顯出畫面的簡潔明快。
這種獨特的風格,應為元代內府宮廷用器,明顯區別於銷往中亞等地的外銷作品。由此推斷,這件瓷碗應為存世元代青花瓷器中極為罕見的珍品,而龍繪雙翅的圖案,更是罕見至極。
“哎呦!”許漢民看著手裡的瓷碗,忍不住發出一聲驚歎,他小心翼翼地摩挲著碗壁,感受著瓷器溫潤的觸感。
“竟然是元青花!”他抬起頭,目光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而且還是飛龍紋飾的淨水碗!”
他再次仔細端詳著手中的瓷碗,語氣中充滿了難以置信,“這紋飾,這釉色,這造型……”他嘖嘖稱奇,讚歎不已,“簡直太精美了!”
他將瓷碗舉到眼前,對著手電筒的光線細細觀察,“而且還是一對!”他再次強調了這一點,語氣中充滿了驚喜,“這可真是太難得了!”
從古至今,瓷碗一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物,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魏晉時期開始流行,到了唐代之後,瓷碗的生產更是進入了繁盛時期,各式各樣的瓷碗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然而,在浩如煙海的瓷碗家族中,有一種獨特的器型卻鮮為人知,它就是淨水碗,也有人稱之為淨水缽。這種碗並非用於日常飲食,而是專門用於供奉祭祀,盛裝清澈的淨水,以表達對神靈的虔誠敬意。
淨水碗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儀式中,人們用簡單的陶碗盛水,供奉神靈,祈求庇佑。隨著制瓷工藝的進步,淨水碗的材質也逐漸演變為瓷器,其造型也更加精美多樣。
想象一下,在古代的寺廟或宗祠裡,莊嚴肅穆的佛堂或神臺上,擺放著一隻精緻的淨水碗,碗中盛滿了清澈的泉水,宛如一面明鏡,映照著神靈的慈悲和信徒的虔誠。在嫋嫋香火和低沉的誦經聲中,淨水碗更增添了一份神秘和莊嚴。
淨水碗的器型也多種多樣,有的侈口,下腹寬圓,圈足穩重;有的則帶有餅形足或高足,更顯高貴典雅。而其材質也多為陶瓷製品,其中以青花和單色釉瓷最為常見,粉彩則較為少見,這或許與淨水碗的用途有關,畢竟素雅的色彩更能體現出其神聖的意味。
翻閱《明清瓷器鑑定》一書,你會發現其中對淨水碗的描述頗為有趣,書中稱其底座類似燈座,故又稱“海燈”,屬於佛前供器類,通常應該配有託座,但如今大多已經散失。
其器型多為唇口,圓腹下斂,圈足高深,露胎無釉。據說這種器型是明崇禎年間新創,一直延續到清康熙時期,其中以順治年間的淨水碗最為流行,其特點是器略矮,腹垂,口徑開闊,眼前這對淨水碗跟記載中的器形幾乎吻合。
由於淨水碗的特殊用途和相對較少的存世量,使得它在收藏界並不廣為人知,其價值也難以估量。正因如此,許漢民才會發出這可太難得了的感嘆。
與普通的瓷碗相比,淨水碗更像是一件具有宗教意義的藝術品,它承載著人們對神靈的敬畏和祈福,也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這或許就是淨水碗的魅力所在,它不僅僅是一件器物,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一種精神的寄託。
“大夥兒瞧瞧,這對瓷碗,嘖嘖嘖,通體青花,那顏色,濃得化不開似的,像融進了釉裡。你們再仔細看看,濃的地方,還有星星點點的黑斑,那是結晶斑,是元青花獨有的特徵!”許漢民小心翼翼地捧著瓷碗,彷彿捧著稀世珍寶。
“外壁的裝飾,分為上下兩層,上面一層,畫的是連綿不斷的雲,就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