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石崇與王凱鬥寶(第3/3 頁)
是就把甄德、王濟貶官外放。當時李熹看到晉武帝把王濟、甄德二人貶官,也因為自己年老請求退位,後來在家中去世。
太康四年正月,晉武帝上朝,讓太常商議賞賜給齊王的禮物。
博士庾剪、秦秀等人趁機進言說:“按照古代的禮制,三公沒有具體的職務,只是坐著談論治國之道,沒聽說讓他們去地方任職的。
只有周宣王為了解救緊急情況,才命令召穆公去征討淮夷,所以詩裡說:‘徐方不再違抗,宣王說可以回朝。’
意思就是宰相不能長時間在外面。如今天下已經平定,四海之內都是一家,本應多次請齊王入朝擔任三公之職,和他一起商討太平盛世的根基,
可現在卻讓他出去,這違背了舊的制度。希望陛下下詔讓齊王回朝,那可真是天下的大幸啊。”
晉武帝根本不聽。
當時祭酒曹志感嘆道:“哪有這樣有才能、又和皇室關係這麼親近的人,不但不能為國家奠定根基、助力教化,反而要被髮配到海邊。晉朝的衰敗,看來是不遠嘍。”
於是就上書極力勸諫說:“古代輔佐王室的,同姓的有周公,異姓的有太公,他們都在朝廷任職,死後五代都能回葬故土。
到了周朝衰敗的時候,雖然有春秋五霸相繼興起,可哪能和周公、召公治理國家的時候相提並論呢!
從伏羲氏以來,天下哪能被一個姓氏獨佔?應當秉持最公正的心,和天下人共享利害,這樣才能長久地統治國家。
所以秦、魏才能維持到最後,而周、漢能任用親疏不同的人,這都是以前的事情明明白白驗證過的。
我認為應該按照博士們商議的那樣,下詔讓齊王回朝,這對朝廷是大幸,對天下也是大幸。”
晉武帝看了奏章,大發雷霆,說:“曹志都不明白我的心思,何況天下人呢?而且博士不回答我問的問題,卻回答那些我沒問的,簡直是胡編亂造,提出怪異的言論。”
於是就罷免了曹志的官職,其他的人都被送到廷尉那裡問罪。
廷尉劉誦上奏說庾剪等人犯了大不敬之罪,按照法律應該斬首示眾。晉武帝同意了。
尚書夏侯駿去見晉武帝,說:“朝廷設立八座尚書,就是為了處理這種事情,博士不應該被加罪。”
:()幽默化三國演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