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5 頁)
提兒子的事,李校長邀請到家裡小坐,田父也婉言謝絕,情願站簷下等兒子。父子倆說了什麼,大家不知道,他父親氣極的一句話,很多人都聽到了——從今往後,我沒有你這個兒子!
接下來發生的一樁事,田君未借用愛默生的詩句說明了它的作用,事實是——他早已是一隻漂流著的破船,後來起的這一陣風不過是向他自己暴露出他流浪的狀態。
初一年級期末考試前的最後一次月考,成績出來後,學校把成績單填好,在召開家長會時傳送到家長手裡,要求家長根據學生的成績,協助學校抓好學生的期末考試複習。
家長會在晚上分班進行。
田君未在家長會上款款而談他的教學理論,情緒高昂,語調高亢,動作灑脫。
韓綺梅站在教室外旁聽。
他說,社會生物學中有種“自動催化模式”,一種變化過程,隨著由它創造的產物的數量增加,它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過程越往後越發展,速度越快。嗯,就如同我們先種下一顆種子,這顆種子發芽生長成熟,然後又生出很多的種子,這些種子又被我們種進土地,種子又生出種子,越到後來越多,越到後來越多,甚至越長越快。這些我們用肉眼看得見,僅僅講的數量,很簡單。生物的自動催化就複雜一些,一時半會我們也看不到結果。最早的人,類人猿,以地面生活為主以後,就慢慢開始由爬行發展到站起來行走,手不參加爬行,解放出來了,用來做其它活動,比方製造工具,工具的使用又發展了人的大腦,大腦的思維能力和使用工具的實踐能力互相促進,整個人的機能飛速前進。一種獨創性的先進的教育活動,就如類人猿的第一次走路一樣,讓學生從分數中解放出來,從師生角色的等級區別中解放出來,從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中解放出來,他們能更輕鬆更愉快更自主地進行形式活潑的學習,必定帶來學生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的雙軌發展。譬如語文……
狀況是,他在上面講得越是勁頭十足,下面氣氛越是沉悶。
家長在下面交頭接耳,對他的話絲毫不感興趣,因為他們要的只是分數,他們也等不到“過程越往後”,更不相信什麼“越發展,速度越快”。
有家長說,田老師你的話說得很深刻,可我們聽不懂,孩子在你的手裡讀書,語文成績不是進步了,而是退步了,我孩子原來可以經常考九十分以上,上了初中後,每次考試都是八十幾分,這是雙軌發展呢,還是一軌都沒發展?
田君未說,這是時間的問題,猿猴從爬行到直立行走不是在一、兩年之內完成的。
一家長很生氣,大聲宣告,我的孩子是人,不是猴子!
田君未努力爭取理解,我沒把你們的孩子當猴子,我在認真的教他們,他們在語文學習上短時間內有了很大的進步……
一位身形魁梧、滿臉絡腮鬍的家長站了起來,“呸”的一聲把嘴上的菸頭發射老遠,一手直指田君未,道,年輕人,我看你不只拿我們的孩子當猴耍,也在拿我們家長當猴耍啊!你說有很大的進步,成績呢?我孩子讀小學至少能考到六十五分,現在六十二分,六十三分,這是進步?
教室裡一時出現了一人高呼眾人齊呼的群氓效應,家長七嘴八舌,口水四濺,為他們的孩子在田君未手裡少考的幾分憤憤不平。田君未的思想是理想的,家長的思維是實用的,理想主義與實用主義碰在一起,局面是水火不容,儘管田君未目前的理想是為了將來更大的實用。
心灰意懶的田君未靠著黑板,揮揮手,好,不說了,學校馬上要給你們換新的老師了。
家長靜默。
班主任上了講臺,一臉為難。田君未攏攏衣領,臉色灰暗地離開教室。
韓綺梅跟上田君未。
韓綺梅慼慼道,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