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必須打進京(第2/3 頁)
手,日後也沒有幫上任何忙,他缺少緣遙和緣熠所具有的智慧。
這場戰事,永安君緣禮一定會比任何人都積極,雖然現在的永安王府一片平靜,這個時間,他一定是在王府內寢食難安。若沒有謀士王衍,他可能又會喪失對局勢的判斷能力。
從成王的資質上看,這兩個人都不如緣遙,與其,他們兄弟四人自相殘殺,將北冕國的百姓拖入萬劫不復之地,不如讓緣遙早早勝出,收拾局面。
緣遙與緣熠相比,他是個不會輕易被感情所擺佈的人,為了太子之路,他可以毫不猶豫地棄掉王妃辛洛,當他真正愛了時,又愛得連理智都失去了,而所做的這些事,他都不會有事後的懊惱和慚愧,因悔婚,差點兒自毀了太子之路,他也沒有太多懊惱,因為與信安王府糾纏不清的關係,讓王妃辛洛成了王宮中的笑柄,他也沒有一點兒慚愧。現在,能支撐他的就是奪回王妃辛洛,這個理由看似荒唐,對緣遙來說,卻不可動搖,他對王妃辛洛的愛意,很難讓這股盲目的激情消失,鄧漢炎要做的是引導緣遙的盲目,他要幫緣遙,除了讓緣遙結束戰亂,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為戰後,熾燁的性命能不能留,全看緣遙能不能一如既往地保持冷靜。
,!
緣禮這個時間也沒有閒著,他當然知道緣遙進京意味著什麼,在面對這樣一件大事時,他已經辯不太清北冕國的形勢,他將這場戰事理解成熾燁與緣稹的奪權,緣禮打仗不行,他也不便參與,第一戰場的廝殺,無論誰贏,能活著走出戰場,也都是九死一生,剩下的也都會脆弱到不堪一擊,要趁這個時間先處理了緣遙,才能回過頭來處理熾燁與緣稹之間的勝者,王衍在前日進了一趟永安王府後,這幾日便稱病一直躲著他,這次的見面,二人沒有太多話聊,王衍認為緣禮是在引狼入室,他已經在心中做出了選擇,走出永安王府時,他多看了兩眼,怕是以後再想看,都看不到了,再看緣禮時,他想到了他的嫡子王恆,兩人有些相像,豎子不悟,終為誅戮。或許,這是他們這種人最好的歸宿,死於自己的盲目。
爭取到鄧漢炎,辛彥之心情漸漸明媚,前方形勢暫時進入穩定形態,後方還有緣禮這個不安穩因素,接下來,他要騰出手來收拾永安君緣禮。即使與緣禮表面聯手作,辛彥之也從來沒有將他當成同盟,他對緣禮始終都是借來一用,最後一步就是過河拆橋。緣禮雖有聲望,但他其實只是繡花枕頭,聯合他消滅熾燁之後,留與不留,都是他說了算。前戲都鋪墊好了,接下來就是北冕國的大戲了。在這步之後,還須同時除了永安君緣禮和新王緣稹。
一月的冷空氣橫掃過石牌崗,徑直穿禾槍石,入了北冕城的腹地。熾燁的軍隊被困在了禾槍石城外,桓安已經被圍了三日,比熾燁更焦急的是辛彥之。
“禾槍石是平原,地形對戰鬥就不會造成什麼影響,適合打仗,但不利於信安君,信安君若是打進去,也是羊入虎口。”鄧漢炎打過的仗不多,但他深知,主帥的才能,在複雜的地形上和丘陵地上才能看到,桓安敗走石牌崗之時,鄧漢炎就知道,緣稹用錯了人。
“鄧將軍,本王要的是信安君活著進京,只有信安君活著進京了,辛洛才能安全,若是信安君死在禾槍石,會有千千萬萬個謀反的信安君站出來,那個時候,誰來保障遠在西南的辛洛的安全?”辛彥之給鄧漢炎當頭澆了一盆冷水,一直以來,鄧漢炎擔心熾燁多過鈴兒,他竟然忘記了這個最簡單的道理。
“君上不必太擔心,西南軍隊意志堅強,且作戰主動性,外軍也無法比,兵者,以能聚能散為要。這場仗一直都是外軍在防守,且態度是消極抵抗,外軍有利的除了人數沒有其他優勢,在戰時,數量並不代表力量。”
鄧漢炎的話總能一次次讓辛彥之對戰事有新的認識,在西夷之戰時,辛彥之覺得西夷會敗,是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