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至臨(上)(第1/2 頁)
就這樣,在跡天涯的引導下,成風憑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以及漁獵族群與生俱來的識魚天分。
很快,便挑選出了幾種,適宜養殖的魚類。並透過華族的天通網路,傳示於各處。
同時,那些奔赴於各處的識魚能手,更是很快的,便融入進了各自的城市。
這也是當初,跡天涯會提出,讓成風向華族各地派駐人員的真正考量。
共同的生存方式,只會換來心理上的認可。
只有共同的生活,才會換來真正的融合。
若是還讓這些海洋族眾們,和曾經的人在一起,活在曾經的土地上的話。保不齊哪天,兩個族群之間,就會再度分道揚鑣了!
而且,從人數上來說,這些新成員們,可是比老成員們,多出了一倍還多!
如果處理不好這種關係的話,好事是隨時會轉化成為禍事的。
最主要的是,跡天涯不可能一直留在這個地方。
所以,他必須保證,在他離開之前,這些人和這些地方,已經能夠完美地流通起來。
其中,屬於人才流通的部分,跡天涯還特意從京城,將濛濛給請到了海邊。
以便給這些海洋族人們,傳授那些最新的數學知識。
更重要的是,他有意將此片地域上的管理權,授予給華族的這位少年英才。
在此之前,跡天涯決定親身幫帶她一陣。
至於成風,跡天涯一眼便看出,此人雖責任心強,且很有擔當,但實在不是一個管理的人才。
而且,他在成風的眼中,讀到了一種“不羈”的自由。這份自由也意味著,天南海北地遊蕩,才是這位海洋統領的最終歸宿。
所以,跡天涯讓他做一個“另類”的漁城城主,管轄全天下的江河湖海之意,雖然不假。
但卻還有一個目的,其實是想安排成風,肩負起一個類似於形象大使的職責。遊走於四方,以便使得那些穿插交融於華族各處的海洋族眾們,能夠找到歸屬的感覺。
說的再直接些就是,成風所肩負的責任,名為遊走,實為監督!
當然,這一點上,跡天涯並沒有明確的交代。
畢竟,這也意味著不信任。
但這是人性,更是天性。
成風一人固然可信,但那可是十多萬人啊!
在沒有長久的,經過共同生活所建立起來的感情基礎的前提下,就盲目的去談信任,也是對整個族群極端不負責任的表現。
所以,跡天涯必須打亂他們,並且讓成風“動”起來。
然後,再另立一個可靠的新主,去率領和指引留守的海洋族人們。
在那個年代,沒有什麼比數學或天文的知識,更能使人心悅誠服的了。
所以,二者兼顧,雙修雙優的濛濛,便成了首選之人。
當然,後來的屯屯,亦是帶著華族的許多青年才俊們,追隨濛濛而來。
並在此地,建立出了一座傳統意義上的新城市——鹽城
在那之前,也就是成風與跡天涯相繼離開這片土地之前,他們果然攜手開闢出了,人類史上的第一片人工漁場。
此事,標誌著華夏文明在水產一物的獲得上,亦如糧食與肉食一般,不再完全依賴於自然界的供給了!
而那片魚塘的成功投入使用,也標誌著華夏民族“替天行道”的終極追求,在食物這個層面上,終於補齊了最後一塊拼圖。
再以後出現的養殖物們,不過就是種類上的增加而已。
至此以後一萬年,人類在此基礎上所能進步的,亦不過是一些養殖技術上的改良而已。
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早養魚的文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