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第1/2 頁)
城關道,望著對面那群困獸猶鬥的叛軍,陸四冷冷下令:「一個不留!」
……
天亮後,淮安老城上空一片寂靜,直到銅鑼聲的再次響起。
「城中居民皆閉門,敢出者以賊人論處!」
「淮軍軍紀嚴明,不擾居民,百姓勿用驚慌,各家自安!」
大街小巷中,有穿著衙役服的人在淮軍士卒的監押下沿街叫喊,這些衙役一邊喊一邊將寫有「淮」字的白紙貼在各家的大門上。
貼了「淮」字的人家,稍後會有淮軍入戶清查,他們並非入戶行兇,而是驗看各家人丁數目,如若無誤就叫那衙門的人畫圈退出。
有大膽的居民從門縫上朝外偷看,發現外面的街道上空無一人,只在交叉的巷口有手持武器、臂纏紅布的漢子們在值守。
只是若這些居民心細一點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有些人家的門上貼著的是白紙淮字,有的卻是貼著紅紙淮字。
白紙者,平民。
紅紙者,官吏士紳、大戶人家。
鎮淮樓,幾百根竹篙並排系在城垛上,竹篙上面的首級一顆連著一顆。
第六十八章 天塌下來先吃肉
臘月的淮安比冬月還冷。
鎮淮樓,「南北樞機」匾額之下,幾十口鐵鍋一字排開,山陽縣的衙役正在添柴燒火。
鍋裡煮得是豬肉,被俘的山陽知縣魯吉英半個時辰前帶人張羅過來的。和在西城跳城殉國的推官金澎不同,這位魯知縣在被生擒後就向淮軍表明了合作意願。
當然,原話自是見淮軍仁義,不同叛軍,所以為了淮安全城百姓安危著想,他魯知縣願意為淮軍整頓全城效綿薄之力。
這些,陸四一個字也不信,怕死就怕死,哪那麼多說辭的。
不過,陸四也確需要這位魯知縣幫忙,比如,現在幾營淮軍將士的吃喝問題,這位原大明體制內的縣長肯定能辦得妥貼。接下來淮軍其餘各營入城駐紮的地方,也需要魯吉英這個「地頭蛇」幫忙安置。
奮戰了一夜,淮軍將士們說不上精疲力竭,肚子肯定早就餓了的。
從桃花塢出發到現在,上下只是吃了兩頓冷食,現在淮安全城已在淮軍手中,陸四首先想到的不是分藩庫,也不是開始為將來搜刮物資,而是給下面的人弄頓肉吃吃。
所以,在那魯知縣一臉討好似的自我說明還沒結束時,陸四就打斷了對方,讓他去弄些肉來煮。弄不到,就自個從鎮淮樓上跳下去。
因為陸四的命令,淮安城的舊有體制並沒有被徹底摧毀,而是儲存了大半。比如漕院衙門的小吏書辦,淮安知府衙門和山陽縣的「事業編」隊伍。
在淮軍還沒有成熟前,沒有自已的一套治理體系前,舊有的衙門體系和居民的裡甲制是能幫助淮軍更好接收腳下這座淮揚重鎮的。
對於那些被淮軍徵用的衙役和書辦們來說,只要淮軍不殺他們,他們其實也不在乎替誰辦事。
為了不讓自已從鎮淮樓跳下去,魯吉英著實用了心,沒到半個時辰就在鎮淮樓下架上了鐵鍋。
熱騰騰的大鍋沒多久就沸了,飄香的肉味立時瀰漫在鎮淮樓上空。肉香味中卻明顯夾雜著另外一股難聞的味道。
血腥味。
不遠處的大街小巷上,衙役和裡長們組織的人手正在搬運死屍。夜裡到底死了多少人,暫時還沒有個確切數字出來,陸四知道死的人肯定不少,包括被殺的叛軍和陣亡的淮軍,恐怕得有兩三萬人在昨夜喪命。
對於承平兩百餘年的淮安城來說,這無疑是場災難。
但如果不是陸四,災難就得演化為浩劫。
人死不能復生,不管是被叛軍殘殺的淮安居民,還是被淮軍鎮壓的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