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給太子補補(第1/2 頁)
皇后心裡一刺,很快便忽略過去,緩緩揚起唇角:“皇上盡會說好話哄臣妾。明年太子弱冠,太子妃一事不能拖下去,朝臣們眼看著呢,拖下去,人心恐變。皇上早些定奪得好。”
肖似她幹什麼,她又不是什麼好命。
所謂賢惠寬仁、知書達理、重情重義,乃迫不得已而為之。
俗話說,先成家後立業,遲遲不立太子妃,朝臣們怕是要揣測皇帝是否不想傳位於太子,有忌憚年輕儲君、打壓太子的嫌疑。
太子下面,有個年歲相當的五皇子,上面還有個興風作浪的三皇子衛崢。
朝堂人心不穩,到時後宮不免掀起腥風血雨。
她鬥了半輩子,實在累了。
皇帝收起玩笑的心,拍拍她的手安撫:“皇后且安心,朕心裡有數。”
夫妻倆沒再說這些,轉而聊起春狩上的青年才俊和各家貴女來。
太子妃不好立,五皇子妃卻沒那般多的顧慮,五皇子也到了娶親年紀,不能忘了他。
另外,幾位公主也到了婚配的年紀,正巧春狩上看看各家兒郎的本事,好好給公主們掌掌眼,挑出合心意的駙馬。
話說到最後,皇后忽地記起一事:“太子受傷那日,皇上本要下旨為甄侍郎的千金和衛頤賜婚,被刺客一事耽擱了,皇上可要記得這事兒,順親王和甄侍郎還眼巴巴盼著您的聖旨呢。”
因太子遇刺,春狩上下一片人心惶惶,皇帝忙著調查逆賊,誰敢這時候提醒皇帝下旨?
好在她給記起來了,不然順親王和甄侍郎不知要忐忑多少日子。
皇帝笑道:“不急,姐姐的親事未定,哪裡好下旨定妹妹的親事。待太子養好了傷,朕下兩道旨意,雙喜臨門豈不是更妙?”
皇后笑了笑,轉頭就讓於嬤嬤把訊息傳給太子。
是妻是妾,最後還是看太子的。
希望太子不要辜負了好姑娘。
*
甄青殷送走了於嬤嬤,眼裡的光彩瞬間黯淡下去,露出疲態。
她使個宮女去問太子,何時派人回京。
太子遣人回話:“申時中。”
太子知曉大殷氏不愛出門,時間拖得晚一些,最好趕在關城門之前回京,才能不給她猶豫的時間,再加上太子的聲威,把人接來的把握會大些。
甄青殷正要打發走回話的宮女,記起自己正在和太子處物件,便關切地問:“太子還在書房召見大人們說話嗎?身子可好?”
“回姑娘話,殿下召見了七八位大人,本是要來陪陪姑娘的,半路遇到於嬤嬤,於嬤嬤替皇后娘娘送了只小匣子,之後太子殿下便回了書房。此刻,太子殿下正在書房裡讀書,馮公公說,太子太傅大人留了課業,派人來說,養傷也不能懈怠課業。未曾聽說殿下有不適的地方。”
甄青殷暗暗鬆口氣。
難怪他沒像狗皮膏藥一樣貼過來,原來做家庭作業去了。
倘若他再像昨兒一般欺負她,她不能保證他身上不會再多個刀窟窿。
嗯?家庭作業……甄青殷腦子裡亂入了這個詞,不由臉色一僵。
權勢傾天、溫潤矜貴的太子殿下,還是個學生吶。
放在前世,剛好是上大學的年紀。
甄青殷搓搓臉,不能想,再多想一句,就產生罪惡感了。
不知他為何轉了性兒,甄青殷好奇問:“皇后娘娘送了殿下什麼?”
宮女一笑,如實回答:“是一枚碧玉扳指,聽說送到萬禪寺開過光。之前太子殿下戴的那枚墨玉扳指,是皇貴妃娘娘送的,殿下勇武,春狩第一日遇到刺殺,為保護皇上,挽弓射箭崩碎了玉戒。”
太子確實勇武,甄青殷見識過他右臂中了一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