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3/5 頁)
,不樂受印綬。]�
[“賀引拜為丞相,不受印,頓首涕不肯起。上乃起去。賀不得已拜受,出曰:我從是殆矣。]�
2月,武帝巡視河東。祠后土。�
貳師將軍李廣利徵大宛無功而返。兵還至敦煌。武帝怒,使使至玉門傳詔:“軍有敢入關者則斬之!”�
[李廣利不知兵。“貳師將軍之西也,既過鹽水,當道小國各城守,不給食,攻之不能下。比至鬱成,士至者不過數千,皆飢瘦,攻鬱成,鬱成大破之,所殺甚眾。引兵還,至敦煌,士餘什一二。]�
秋,遣浞野侯趙破奴將二萬餘騎出朔方西北二千里,擊匈奴。軍去不還。�
漢武帝生平大事年表(38)
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連載:漢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匈奴八萬騎圍擊之,絕漢軍水源。趙破奴率小隊親自夜出覓水,匈奴聞知掩捕,生得之。因急擊其軍,軍遂沒於匈奴。]�
冬12月,御史大夫倪寬卒。��
太初三年(B102,已卯),55歲。�
春正月,東巡海上求神仙。�
4月,封泰山。�
是歲,遣光祿勳徐自為出於五原塞外,築城列亭障千餘里。�
使路博德築城居延澤上。 �
以膠東太守延廣為御史大夫。�
匈奴兒單于死,子年少,立其季父右賢王句黎湖為單于。�
秋,匈奴大入定襄,雲中,殺掠數千人。行破壞徐自為所築城亭列障。軍正任文擊救之,匈奴失所掠而去。�
[公卿議請罷徵宛軍,專力攻胡。天子以宛小國不能下,則大夏之屬輕漢,而宛善馬不來。遺外國笑。�
乃案治言罷宛者鄧光。赦囚徒,發惡少年沒邊騎,復出敦煌六萬人。�
貳師將軍復圍宛。宛城無井,出水工斷其所開水路。天子增發甲兵十八萬,置居延、休屠屯兵以衛酒泉。發天下吏有罪者,亡命者及贅婿,故有市籍者凡七科,謫為兵。悉給貳師。]��
太初四年(B101,庚辰),56歲。�
復下徵匈奴詔。�
[本年武帝伐匈奴詔:“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後時,單于書絕悖逆,昔齊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李廣利破大宛,得汗血馬數十匹。中馬以下牝牡三千餘匹。斬大宛王首。然漢軍馬損失數量遠過所獲者。�
[“貳師復行,兵多,所至小國莫不迎。出食給軍。至輪臺,攻不下。破而屠之。至宛,兵到者三萬。攻之四十餘日,宛內亂。求降,獻馬。漢軍得善馬數十匹,中馬三千餘匹。罷兵。]�
春,漢軍捕得樓蘭王。
是歲,大宛破後,漢自敦煌至鹽澤(今羅布泊)起亭障。於輪臺、渠犁置屯田。每屯田率數百人,軍墾。置使者,校尉領護,遠至赤谷(今中亞伊塞克湖南岸)。�
李廣利回京師,途中所過西域小國,聽說大宛被攻克,皆使其子弟從入貢獻,入京師為人質。�
四月,詔封李廣利為海西侯。�
[武帝日夜思念李夫人不已,為作詩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又為作“秋風賦”悼之。《外戚世家》:“李夫人早卒。其兄延年以音牽,號協律。兄弟皆坐奸族,是時其長兄廣利為貳師將軍,伐大宛,不及誅。而上既夷李氏,後憐其家,乃封為海西侯。”《佞幸傳》:“李夫人產昌邑王,延年由是貴,為協律都尉。久亡,延年弟季,與中人亂,出入驕姿。及李夫人卒後,其愛弛,上遂殺延年兄弟宗族。”《功臣表》:“廣利封海西侯,在太初四年四月。則延年兄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