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2/5 頁)
和完備的治國之策。]��
元光二年(B133,戊申)24歲�
冬10月,行幸雍,親祭社神,祠五畤。�
方士李少君獻煉丹長壽之術。遣方士入海求神仙。�
[何按:方士之興,是對天命論之反制也。方士可祈禳災異,延長人壽,故人主信之。]�
任公孫弘為左內史。擢拔主父為大夫,“歲中四遷。”�
[“主父偃欲因衛將軍(青)入薦。衛將軍數言上,上不聽。乃自行上書闕下,朝奏,暮入見,言九事。八事關律令,一事諫慎伐匈奴。�
引《司馬法》:“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其議備受重視,遂舉為郎中。一歲中四遷。]�
漢武帝生平大事年表(18)
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連載:漢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是時,徐樂、嚴安亦上書言世務,上召見三人。曰“公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何按:時武帝疏遠親貴,急於用人,求賢若渴。)]�
夏6月,以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大行王恢為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軍,伏擊大單于於馬邑。�
[春,詔問公卿曰:“朕飾子女以配單于,金幣文繡賂之甚厚。單于待命加慢,侵盜不已。邊境被害,朕甚憫之。今欲舉兵攻之,何如?”大行王恢議宜擊。漢匈數十年之戰遂以此為序幕展開矣。]�
[呂思勉雲:�
“匈奴在古代,蓋與漢族雜居大河流域,其名稱:或曰‘獫狁’(亦作‘儼狁’),或曰‘獯鬻’(獯亦作燻作葷,鬻亦作粥),或曰‘匈奴”,皆一音之異譯(《史記索隱》:“應劭《風俗通》曰:殷時曰獯粥,改曰匈奴。又曰匈奴,葷粥其別名。”《詩·采薇》毛傳:‘儼狁,北狄也。’《箋》雲:‘北狄,匈奴也。’《呂覽·審為篇》高注:‘狄人,獫允,今之匈奴。’案伊尹《四方令》徑作‘匈奴’。又案《史記》:‘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葷粥兩字,蓋系自注,史公非不知其為一音之轉也。)又稱‘昆夷’、‘畎夷’、‘串夷’,則‘胡’字之音轉耳(昆,又作混,作緄。畎,亦作犬。又作昆戎,犬戎。《詩·皇矣》:‘串夷載路。’鄭《箋》:‘串夷,即混夷。’《正義》:‘書傳作畎夷,蓋犬混聲相近,後世而作字異耳。或作犬夷,昆夷也。’案《詩·采薇》序疏引《尚書大傳》注:‘犬夷,昆夷也。’《史記·匈奴列傳》:‘周西伯昌伐畎夷氏。’又‘自隴以西,有綿諸、緄戎。’《索隱》、《正義》皆引‘韋昭曰:《春秋》以為犬戎’,足徵此諸字皆一音異譯。(《遺文集》下,匈奴名號考)]�
(何按:匈奴乃漢時匈奴人之蔑稱。(匈古音通渾、葷、胡。匈人即胡人。奴,那,匈奴語“人”也。“匈奴”即漢語匈人、胡人。然胡人實又為西域異族之總稱。)日本學者內田吟鳳雲:“匈奴兩字古音被擬為flong…nah,被認為與希臘語phrounoi之匈人有聯絡。4世紀時粟特人稱匈奴人作xwn,擬漢音為胡。漢字匈奴與phrounoi;xwn音近無疑也。(《匈奴史研究》,日本創元社,1953)�
漢時匈奴稱“葷允”,或葷(讀近“玉”)。見《漢書》霍去病傳:“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史記》三王世家:�
“葷粥氏無有孝行而禽獸心,以竊盜侵犯邊民。朕詔將軍往徵其罪,萬夫長,千夫長,三十有二君皆來,降旗奔師。葷粥徙域遠處,北州以安矣”。)�
[《漢紀》:�
“匈奴者,其先夏后氏之苗裔,其在古曰淳維(混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