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1/2 頁)
最初的記憶裡全是父母廝打在一起的模樣。
從藤乃利佳這個獨生女出生之前開始,雙親的不和就已經鑄成,確切的原因,作為女兒的利佳不願深究,她只埋怨父母的婚離得拖拖拉拉。
為財產,為孩子的撫養權,為……反正,理由很多很多。
有時候,利佳甚至覺得自己根本只是父母分割財產的一個籌碼,不然他們在一起的時候,為何只顧埋頭在爭吵和動手之中,對獨生女兒的哭喊不加理睬?每次問到&ldo;你喜歡爸爸還是媽媽&rdo;之類問題的時候為何又將女兒小小的身體拉來扯去,妄圖摟到自己懷裡表現虛偽而可笑的慈愛?
從小,藤乃利佳不缺吃穿,缺少的只是父母的關愛。
摔痛了,在外面被人欺侮了,大哭著回到家,父母還要表演例行的吵鬧扭打給你看。
她也只能靠努力想些話語來安慰自己‐‐思索的習慣或許就是這麼來的。
對簿公堂是藤乃利佳幼年記憶中第二清晰的畫面。
法庭上義正言辭的辯論,當年的藤乃利佳以一個幼兒所不該具備的語言天分,形容它為&ldo;披上文明外衣的打架事件&rdo;。
最終獲得撫養權的是母親。以對孩子的撫養、教育經費等理由,母親贏得了大部分家產。
離婚後的母親雖然過晚的恢復了慈母的狀態,而對於挽救女兒的心態,顯然已經太遲。
藤乃利佳就在和母親平和而缺乏親情的環境裡,在習慣性的自我思考中長大。
※※※※※※※※※※※※※※※※※※
從幼年的回想開始,藤乃利佳的思緒延綿不絕地延伸下去。
從至親身上,她發現自己多麼喜愛&ldo;孩子&rdo;這個身份,厭惡一天天邁向&ldo;大人&rdo;的事實。
簡而言之,她討厭大人。
不顧眼前傷透心的孩子,公然撕打成一團的親生父母是大人,她討厭。
唯唯諾諾、毫無主見的班主任米倉是大人,她討厭。
制定針對孩子們的br法的是大人,她討厭。
她不認為自己的&ldo;討厭&rdo;源於成長期必然的叛逆,相反卻是發自心底的。
br法的制定,卻是讓孩子們成為&ldo;合格的大人&rdo;。
&ldo;不要,我才不要變成自己所討厭的大人!&rdo;藤乃利佳長久沉默後的突然開口,代表了思考的結束‐‐這是全班都知道的一個習慣。
若在平日,自己的話語必會招來同學們善意的笑聲,他們會說:&ldo;您終於還魂啦!&rdo;
如今的聲音卻只能掩蓋她附近的幾聲響動。
並非自己創造的聲響從水平地面向上延伸,藤乃利佳對此渾然不知。
她用心皺著眉頭,思考如何讓自己避免變成大人。
這場遊戲讓大部分同學平日深深隱藏的邪性一面浮現出來,她深信不疑。
殺出血路,才能生存下去……
如果這是成為大人的必然經過,藤乃利佳寧可選擇消極的做法‐‐退出。
即使兩手沾滿他人的鮮血活到最後,也沒有人能夠逃出這個&ldo;遊戲&rdo;的桎梏‐‐生在一個面臨崩潰、失業率極高的國家,一個成人要將多少對手踩在腳下才能最終獲取生存?競爭,華麗的名詞,變作動詞的時候又如何?不見血的br罷了。
有同學說藤乃利佳的想法過多偏向悲觀,她卻覺得是自己想通了,透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