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第1/2 頁)
很顯然,這一段時間,屈同文也瞭解了一些雲珩的事情,知道梁萬明和馬鐵全對雲珩的看重。
「我覺的在社群醫院挺鍛鍊人的。」
雲珩一邊沉吟,一邊組織著語言。
面對屈同文畢竟和麵對馬鐵全和梁萬明不同。
拜師屈同文之後,對雲珩自己的影響其實是挺大的,所以在後續的一些事情上,雲珩也想聽一聽屈同文的看法和建議。
「社群醫院那邊患者多,我每天都能接觸到很多患者。」
一邊說著,雲珩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一眼屈同文:「在沒有認識您之前,我其實還是有些猶豫的,社群醫院畢竟限制比較大,想要學到更多的東西,還是去大醫院好一些,可我現在資歷淺,去了省中醫醫院或者西華醫院之後,短期內肯定是不可能接觸到現在這麼多的患者了」
「現在的話,我一方面能接觸到患者,而且有疑惑的話也能向您老請教,所以我覺的在社群醫院還是挺好的。」
「嗯,其實基層醫院確實比較鍛鍊人。」
屈同文點著頭:「你要是覺的在社群醫院有收穫,那就繼續在那邊吧,有什麼不懂的,隨時可以問我。」
聽著雲珩的回答,屈同文對雲珩是越發的滿意了。
屈同文能從雲珩的回答中聽出來,雲珩任何的想法,任何的思考都是從自己能不能學到東西這個方面思考的。
無論是接觸到更多的患者,還是有機會向他請教,亦或者到了西華醫院和省中醫醫院之後會如何這些。
屈同文在雲珩的回答中,沒有聽到一丁點雲珩關於自己的前途、職稱、地位這些東西。
這要是換個人,有著梁萬明和馬鐵全的欣賞,現在又有他這麼一位老師,肯定會考慮很多東西的。
大醫院給一位醫生帶來的並不僅僅只是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同時還有收入、地位等更多方面的機會,西華醫院的醫生和社群醫院的醫生,兩者在身份地位上就有著天壤之別的差距。
可雲珩卻壓根就沒有考慮這方面,而是很單純的考慮,自己能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在什麼地方更能鍛鍊自己這些。
這讓屈同文對雲珩又高看了幾分。
作為一位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剛畢業沒多久的醫學院的研究生,哪怕雲珩有著一些其他方面的想法和顧慮,屈同文其實都是理解的。
可雲珩卻沒有去思考這些。
這一點真的太難能可貴了。
屈同文笑著道:「如果你是外科醫生,或者其他方面的,我其實是建議你去西華醫院或者更大一些的醫院的,可作為中醫,在基層醫院,確實是比較鍛鍊人的,大量的患者,豐富的臨床經驗,會讓你在以後走的更穩,更長遠一些。」
「至於以後的發展,只要你把自己的能力提升上去,有的是機會,這方面你也不用太過擔心。」
雖然雲珩沒考慮這些,可作為老師,屈同文還是要給雲珩吃一顆定心丸的,免得雲珩亂了分寸。
雲珩現在這個認識,在屈同文看來,非常好,很純粹的求知慾,這是很多人都沒有的。
如果雲珩是外科醫生,自然是更大一些的醫院更合適一些,畢竟大醫院有更好的平臺,更好的裝置,更好的手術室這些,很多硬體設施是小醫院不可能具備的。
可作為中醫,大量的實踐,大量的患者,那才是真正寶貴的資源。
中醫對裝置等硬體設施的需求比較低,更注重的反而是個人經驗。
自古至今,多少中醫名家都是從學徒做起,從最基礎的東西開始的。
社群醫院雖然小,可限制也小,沒有太多的束縛,對雲珩這樣的新人來說反而是最鍛鍊人的地方。
而雲珩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