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第1/2 頁)
「身體再好,生病了也要治療,要不然耗損的都是身體內的正氣,正氣耗損,病邪就容易趁虛而入。」
雲珩說著話,示意陳小偉伸出手,給陳小偉摸了脈,然後提筆一邊寫著陳小偉的症狀,一邊習慣性的輕聲說著自己的判斷。
「從症狀來看,應該是有太陽表證的症狀,但是頭疼、腹瀉、舌紅這些卻又和太陽病不符合」
「一經病症未罷,卻又出現另外一經的症狀,有先後次第之分,應該是『並病』,最初感冒未愈,最初應該是單純的太陽外感,額痛、腹瀉、舌紅、脈大等屬於陽明病的表現,那麼患者應該屬於太陽陽明並病」
任學東這會兒已經上前了幾步,站在了靠近雲珩很近的地方,梁萬明也跟著任學東上前了幾步,站在任學東身邊。
因為患者們都認識任學東,也就沒人說插隊什麼的,而且雲珩這邊完全是按照登記表喊人的,其實也排除了插隊的現象,像何海鵬和周素雲其實是不怎麼看登記表的,都是誰排在前面就給誰看病。
雲珩一邊寫著患者的症狀,一邊分析,嘴裡面輕聲唸叨,就像是學生做題一樣,一步一步分析,一步一步解答,雖然沒有直接算出答案,可這個解題過程才是最值得學習的。
任學東之所以覺得跟著雲珩能學到東西,其實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其他的醫生,要麼水平不夠,要麼故弄玄虛,要麼直接說答案,很少有人能像雲珩這樣,一步一步判斷,一步一步分析。
因為雲珩知道自己水平其實並不算多高,所以他很小心,很仔細,每一步都是小心求證,一方面結合學校學的東西,一方面結合從模擬空間學來的經驗,反覆推敲,這就等於雲珩其實在帶著邊上的任學東一起分析一樣。
為什麼是這個病,這個症狀怎麼回事,有什麼原因,有什麼竅門。
雲珩自己搞明白,最終給患者確診之後,其實任學東也搞明白了。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說著,雲珩就開始擬方了。
雲珩這最後一句判斷,其實正是《傷寒論》中明確記載的,從前面的分析,到中間的判斷,到後面的確診,再到最後怎麼用藥,甚至直接引用《傷寒論》中的經方。
整個過程卻是能讓邊上的人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任學東覺得自己又學到了不少東西。
這一刻梁萬明終於明白為什麼任學東原本是不服氣前來找茬的,卻最終成了雲珩的小跟班,一位省中醫醫院的醫生卻心甘情願的下班之後來一家小社群醫院跟著一位年輕醫生學習,端茶倒水了。
站在梁萬明的高度,他更加能明白雲珩這種診斷方法能給下級醫生帶來什麼。
現在全國各大醫院其實都是缺人狀態,但是招收人的門檻卻很高,這個缺人,指的是缺人才,而不是缺新人,全國各大的醫科類院校,每年都會走出很多醫學生,而這些醫學生能進入醫療行業的卻不會超過三成。
醫院缺人,新人難帶,這才是各大醫院面臨的最為棘手的問題。
新人進入醫院之後,一般都是跟著一些住院醫學習,這些住院醫們水平參差不齊不說,自身其實也是有藏私的心思的,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到時候被學生比下去,那多丟人?
而一些主治醫卻壓根沒多少耐心和時間去教新人。
現在國內很多醫院,其實都在倡導以老帶新,鼓勵老人帶新人,可這個現象依舊無法避免,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一點,很多人其實不懂怎麼帶新人。
不會了我給你解釋一下,你要再不會,我就罵,誰有那麼多耐心。
要是大多數的帶教老師或者上級醫生能像雲珩這樣,那新人學習起來絕對會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