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重建家園3(第1/2 頁)
等從火堆裡拿開的松脂稍微的冷卻一點,基本上還很燙手,但不至於一接觸就會把手燙傷的程度。我把從海邊撿來的一些爛布條作為燈芯,趁著滾燙的松脂還不注意的時候,把它們揉搓在燈芯周圍,就像是蠟燭那樣。 搓好了第一根之後,我就拿著在旁邊的火堆上試著點了一下。 松脂蠟燭一下就被點燃了,火苗也很大,就是好像有點不是那麼很連貫,突突的。 火光呈那種橘紅色,根據火苗和火光的顏色判斷,亮度方面應該比普通蠟燭要略差一些,但照明的基本作用還是能完成的。 不過,稍微等待了一會之後,我就發現了這種松脂蠟燭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陷:煙霧有點重,而且是那種黑煙,非常不環保。 不過,對於此刻的我來說,環保不是我考慮的範圍,就我一個人的這點原始汙染能力,根本不可能對悠閒島造成任何的實質性破壞。 之所以會想到用松脂來照明,我記得是上小學的時候聽隔壁村的一個同學說的。那個時候,農村裡面普遍都還是比較窮,也沒通電。 晚上照明,普通人家主要的是點煤油燈。煤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親民的,一塊錢的煤油,基本上就可以滿足一家人差不多小半年時間的照明所需。 然後,有些富裕一些的人家,則是選擇更為明亮一些的蠟燭。因為煤油燈不僅比不上蠟燭明亮,在燃燒的時候還會產生一些黑煙。雖然不是很多,但時間長了,還是會把四周燻的黑黑的,跟鍋底灰一樣。 有富裕的,自然就會有更窮困一些的,連煤油都不捨得買或者說是買不起的,就只能開動大腦想各種辦法了。其中,到山上搜松脂然後製作成蠟燭形狀就是其中的辦法之一。 經過我連續不斷的奮力挖掘,尤其是後期有了松脂照明之後,雖然每次都會被燻的滿臉黑煙而且眼睛都是腫的,但挖掘速度確實提升了不少。不過五天時間,我就把新的炭窯挖好了。 2016年9月26日,我開始往新的炭窯裡面裝各種用來燒製木炭的樹枝木柴。當天晚上,我就給炭窯點燃了第一把火。 燒製木炭,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就跟每天吃飯睡覺那樣平常了。點燃了火之後,我稍微觀察了一下,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之後,我就回到小木屋裡睡覺去了。 真不容易啊,這是決定挖窯以來,第一個早早的上床睡覺的夜晚。 2016年9月27日起,我的工作重心就轉移到了清理磚瓦這邊來了。經過三天的清理,磚這一次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總共還有6032塊磚。但是瓦片的損失就有些讓人難受了,損失幾乎達到一半,完好無損的瓦片只有1009片。另外,還有些瓦片裂開了,但還是能夠拼接在一起,這種的瓦片還有200多片,這種瓦片如果碰到大雨,會很容易滲漏,所以只能是說聊勝於無。 在清理磚瓦的空隙裡,我又抽空在炭窯附近挖了一個小小的燒製陶器的窯,這個窯的高度也就一米七五左右,比我身高略高一點點,這是為了方便我的進出。窯的縱深也跟之前在陶窯山的那個相差不多,裡面的面積也就能容納十幾個陶罐、陶鍋。 2016年10月1日,這天我把所有的陶器轉移到陶窯裡面,開始我在悠閒谷這裡的第一次燒陶。 這一次,因為不是在原地,我沒有辦法再按照原來的計時辦法進行計時,也就是利用太陽與那棵樹之間的位置來確定時間。 話說回來,即使還在原地,但是燒陶的時間和季節這些都發生了變化,依據之前的方法計時,恐怕也有刻舟求劍的味道了。 所以,這幾天我只能是反覆回憶並根據生活經驗來判斷分析,最終得出結論:當時燒陶的時間,大致是在六個小時左右。 那麼,在缺少準確的計時工具情況下,只能是依靠腦子裡一直以來的大概時間觀念來確定了。 一句話:賭一把!贏了最好,輸了大不了浪費了幾天時間而已。 非常慶幸的是,我賭贏了!可能老天也有點看不下去我最近連續不斷的苦難了!覺得也是時候該給我這個可憐的娃一些好運加持了。 我是大清早起來,就開始燒陶的。為了最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