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沈夏竹(第1/1 頁)
沈家條件並不怎麼樣,沈夏竹如果是個正式老師,那她在相親市場上一定會很搶手的。可惜她不是,她還沒轉正,那麼好一點的男方家庭也會想要再觀望觀望。
沈夏竹長得並不差,身高中等偏上,長年拿筆讀書,沒幹過什麼農活,長得水靈靈,兩隻黑亮的大辮子捶在胸前,襯得她的面板更加白皙。眼眸澄澈,是這個年代最受人喜歡的正直清明感。但家裡條件又一般,工作一般,那麼給介紹過來的男青年條件也就一般。要麼學歷不高,要麼家庭也不怎麼樣。
於是,沈夏竹一個都看不上,便一直拖著。
上輩子,沈夏蓮後來的三姐夫,也就是個初中畢業,也是因為沈夏竹挑來挑去挑不好,臨時老師的工作也沒了。家裡不許她再拖下去,才湊活著過的。三姐夫人老實本分,給工廠開車開了一輩子,雖然沒啥大出息,但勝在安穩。到了退休的年紀,因為工齡長,每個月的退休工資反而比以往上班工資還高。人到暮年,日子過得反而比年輕時還舒坦。
沈夏蓮在思考,如果可以,這輩子希望三姐能找到自己心中的另一半。
"找不到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啊,你才21,有的是時間,不要急嘛。"沈夏蓮,安慰她姐姐。
謝謝,被一個11歲的孩子安慰,沈夏竹並沒有覺得寬心,她只覺得更丟臉了。
這邊,沈立民和沈大山已經從外面回來了。大隊,就是生產大隊,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皖省最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然後逐步向周圍省市輻射開來。雖然大包乾實際直到1983年初,才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廣,但在南方,大家都其實早早都選擇了"分田到戶,自負盈虧"。於是,生產隊體制便已經逐步瓦解。
但生產大隊還在,村裡人不再需要他們來進行糧食分配了,但依然需要他們進行一定的日常管理。其實作用跟後來的村民委員會差不多。
沈立民和沈大山今天晚上是去找大隊長的,還提了一斤雞蛋過去,那是沈小夏每天伺候那幾只雞攢下還沒來得及拿去賣的。
他倆想去問問有沒有什麼活可以幹。別以為生產大隊只管田裡,他們管著生產,可不僅是地裡的產出,還有村辦企業的產出,那也是生產。
這兩年,各個村陸續開辦了一些工廠,都屬於村辦企業。去年年中,沈家村也成立了紡織廠,村裡每家可以有一個入職名額。因為是紡織廠,女性職工為主,沈立民和王小芬就做主給了二女兒沈夏蘭。沈夏蘭去年年底結婚了,嫁去了擱著一座橋一條河的小河村。但工作關係依然還在沈家村的紡織廠。
他們提著雞蛋到大隊長家裡,他家剛吃完飯,在收拾碗筷。大隊長其實也是村長,也姓沈,沈來福。跟沈立民算是一個輩分的。看見沈大山手上的雞蛋,就知道他倆上門有事求他。
"進來坐會吧,吃過了嗎?"沈來福笑臉迎人,客套著招呼,"要不在我家再吃點,我讓你嫂子再炒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