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1/5 頁)
小人最缺乏的就是忠誠,又都有偽飾的本領,善於鼓動如簧之舌,自我打扮塗脂抹粉,想做婊子同時還想樹貞潔牌坊。張松在劉璋帳下就勾結了法正、孟達,乾的是招降納叛勾當,人前卻做出一副為君請命的架勢,“昂然而出”,做出效命劉璋的樣子,似乎唯有他最關心劉璋的安危;明明是他早有異心,卻在劉璋面前倒打一耙,反說蜀中諸將“各有外意”,往別人身上噴一身糞,讓人不辨香臭;明明是他賣身充當內奸內賊,卻要標榜“某非賣主求榮”,“乃順天命也”。如果善良的人們沒有相當辨別能力,是難保要吃虧上當的。
小人的內心深處是很自卑的,但又追求虛榮的滿足。張松一心一意去投靠曹操,原想會受到熱情接待,不料卻受到冷淡,感到極為失落,於是原本在他心中是“天下無敵”大英雄曹操,立馬變成了“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達孫、吳之機”的草包,變成了“操乃漢賊,欲篡天下,不可為言”的奸雄。他所幹賣主求的買賣,卻是一點不臉紅,一點不為自己剛剛還暗懷著“吾本欲獻西川州郡與曹操”的鬼胎而羞愧,還拿出一付正氣凜然的派頭,離開曹操那個“漢賊”。其實是他轉而去尋找第二個主子了。
諸葛亮當然高明,他又有著較高的心理學修養。他明白大凡小人都喜歡恭維,喜歡戴高帽子。於是,他派出大將趙雲、關羽一路逐站迎接張松,鼓樂聲聲,美酒佳餚,殷勤招待,最後是劉備率孔明等親自遠迎。“元首”級的禮遇,又答應“他日事成,必當厚報”,最大限度地滿足張松的虛榮心和私慾。這一著果然奏效,待價而沽的張松馬上就認上了新主子劉備,獻出了西川地圖。同時也就露出了他那原本的小人加奴才的嘴臉,對劉備就差喊親爹,一口一個“皇叔”、“明公”、“明主”,表示要“朝暮趨侍”“披瀝肝膽”“願施犬馬之勞”。筆者不禁推想,倘若劉備也怠慢了他,“大耳兒”、“織蓆編屨小輩”之類的惡言惡語,不從他嘴裡噴出來才怪呢。
張松回到蜀中,立即與同黨策劃於密室,積極準備裡應外合。劉璋受騙,與劉備結盟。張松便秘密致書劉備,設計鴻門宴,極欲儘快結果劉璋性命而後快。心狠手辣,為官為財,小人是什麼手段都使得出來的。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筆者字面理解
希言自然。
禍從口出,少說多做應該是更趨於自然之道。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颳大風不會一通宵不停,下暴雨下不會一整天不止。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誰在這樣做呢?是大自然。自然現象還不能永久不變,何況是人呢?何必口無遮攔*燒身呢?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
所以,順應自然的修道之人,遇到有道之人,就很容易志同道合。
德者,同於德;
道德高尚的人,遇到有德行的人,就會相識恨晚。
失者,同於失。
失意的人,遇到不得志的人,就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同感。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從事於道的人,有道之人也容易接受他。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從事於德的人,有德之人也容易接受他。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失意的人,不得志的人容易接受他。
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