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因虛而致,月事錯亂(第1/5 頁)
“第三種,肝氣犯胃。”
陸軒微微一笑,開始談及胃切除術後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第三種情況。
“這類患者因平素情緒不好,久則抑鬱份開,肝氣橫逆犯胃,剋制脾土,胃之受納失職,故出現上腹胃脘部賬痛,打嗝,返吐酸水,加之生氣後飲食不鎮,所以極易引發上消化道出血。”
聽到這裡,李於泉就知道,自己的情況應該屬於第四種了。
肝氣犯胃跟自己大機率沒有關係,他雖然患了癌症,但平時情緒還是蠻好的,很少會生氣。
而說到肝氣犯胃的時候,陸軒也特意看了李於泉一眼。
李於泉的情況其實蠻嚴重的,但好在放得開,並沒有因為自己得了癌症就鬱鬱寡歡,不然就他的情況,怕是人早就不行了。
想到這裡,陸軒繼續說道:“在中醫認為,肝主疏洩,性喜條達惡抑鬱,而且肝屬,由於抑鬱不疏,而橫逆剋制脾士,使之升降失常。
又因肝膽相為表裡,膽附於肝,屬少火,如肝鬱不暢易於化火生熱,肝膽之氣最易上犯,故出現上腹賬滿,口苦發乾,夜不成麻,多夢不安。
木火相熾與脾溼相遇,則溼熱互結,胃中酸苦之液自多上犯而吐出。
又因胃次全切除,胃腸吻合口常有癒合不良情況出現,胃容量小而又加之肝胃氣機不降,故吐出膽汁及酸水涎液,這是開鬱膽滯,疏洩失職,胃失和降,膽汁上逆所致。”
“那要如何治療呢?”蘇可楠少見的主動開口詢問。
聽到這聲詢問,陸軒也是詫異的回頭看了她一眼,隨後笑道:“當以疏肝行氣,和胃降逆。
柴胡、枳實、香附、當歸、白芍用以疏肝利膽和胃降逆,赭石、旋覆花、茯苓、炙甘草降逆和胃,白芨保護胃黏膜,後期可根據病情加生黃芪是以補氣托里生肌,意在扶正也。”
說完,他看了眼陷入沉思當中的蘇可楠,“有什麼不懂的你可以先記下來,我們後續再討論。”
蘇可楠回過神來,乖巧點頭:“嗯。”
陸軒轉過頭來,看向李於泉道:“而李老爺子的情況,則屬於第四種,氣滯血瘀型膽汁反流性胃炎。”
“氣滯血瘀?”李於泉眉頭緊皺。
“對。”
陸軒解釋道:“氣滯血瘀指氣機鬱滯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機。中醫理念中,血液的正常執行,有賴於氣的推動,若氣行不暢,無法行血,則血停而瘀生矣。
《壽世保元》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蓋氣者,血之帥也,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凝,氣有一息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
《血證論》亦有相關言論:氣結則血凝。
氣滯、血瘀互為因果,氣滯導致血瘀,血瘀又加重氣滯。
而肝主疏洩而藏血,肝氣的疏洩作用在氣機調暢中起著關鍵作用,因而氣滯血瘀多與肝失疏洩密切相關。”
說到這裡,陸軒頓了頓,繼續說道:“所以針對氣滯血瘀型膽汁反流性胃炎,常以行氣活血,化瘀扶正為先,李老爺子的情況,則直接用復元活血湯加味便可。
方中柴胡疏肝膽之氣,當歸養血活血,山甲破瘀通絡,桃仁、紅花祛瘀生新,蔞根潤燥散血,甘草緩急止痛,重用大黃盪滌凝瘀敗血。
諸藥合用,氣血暢行,肝絡疏通,胃反自輕。
張秉成雲: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復矣。故方以復元為名。”
李於泉似懂非懂,想了有一會,這才露出尷尬的笑容:“算了,不想了,不是那塊料,陸醫生還是給我開藥吧。”
陸軒微微一笑,將藥方寫下,隨後囑咐道:“吃了藥後,若是反流症狀還有,這副藥就得繼續吃上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