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初露崢嶸(第3/3 頁)
把雞鴨內臟分別放進竹籠,然後拿麻繩綁好小圓環,把籠子扔到河裡。
何子謙看的一頭霧水,權當陪小公爺玩了。
馬自得趁等魚的功夫,跟五個小子聊了聊。原來他們都是戰亂離散的孤兒,沿途被裹挾。他們索性當兵吃糧,至少餓不死。
他問下來,這幾個兵小的十二,大的十五。這特麼還是孩子啊!
小的們都是旺財、狗蛋之類的小名兒,連姓啥都不知道。
馬自得攛掇何子謙給他們取個名。何子謙翻著白眼說,小公爺賜名得先賜姓啊。
小馬哥大手一揮,就行姓馬吧。
何子謙給他們取名仁義禮智信,姓名中間加一個“知”,聞絃歌而知雅意的知。
馬自得不禁肅然。何子謙取名寄託了自己的期盼。他希望結束這弱肉強食的叢林亂世,重建華夏,讓人們重新沐浴儒家文明的光輝。
五個小子,現在是馬知仁、馬知義、馬知信、馬知禮、馬知信,喜不自禁,跪下給馬自得磕頭:“謝小公爺賜姓名!”又對何子謙磕頭道謝。
鬧騰了一陣,差不多半個時辰,馬自得吩咐起網。
他們把麻繩拉起來,河水翻騰。乖乖,每個籠子有三四十斤魚。
這個時代沒有過渡捕撈一說。馬自得來自未來的“高科技”捕魚法,收穫遠超預期。七個籠子毛估估二百五十斤了。附近捕魚的隊伍聞趕過來,讚歎不已。
何子謙本來以為陪馬自得瞎胡鬧,表現下與民同樂而已。沒想到他真撈起這麼多魚,眼珠子都掉下來了
馬自得吩咐小的們,把大一點的魚開腸破肚去麟,內臟留著扔在籠子裡。籠子照舊放在水裡,繩子系在岸邊的雜樹上。他交代小的們做好標記,傍晚再來拿。
馬世準聞信趕來。他看到七個人捕獲兩百多斤魚,才花了個把時辰。他覺得少爺太牛逼,按這個效率,軍隊今晚全部都能加餐。
回營的時候,全營都傳開了。其他捕撈隊也陸續回來,少的三四十斤,多的也兩百多斤。
馬世準統計,捕魚隊一共撈了四千斤魚。軍營裡一片歡騰,連幾大軍頭兒都被驚動。
鄂國公摸著肚子說,“今晚全軍吃魚,一斤不留,老子不過啦!”
全軍一片叫好,士氣蹭蹭的飆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