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先滅國者竟是它(第2/3 頁)
除非,這次的戰敗,其原因不在李信。
再結合恰逢滅楚之時昌平君的謀反,一條合理的猜測便形成:李信和蒙恬的大軍已經迫近壽春,準備一舉拿下楚國了,而在郢陳的昌平君卻是忽然起兵反秦,攻佔郢陳,切斷了李信和蒙恬軍的後路。
糧路被斷,李信和蒙恬的大軍也只能撤走了。
最可能的結果是,李信以主將的名義讓蒙恬先走,然後自己率軍阻擊壽春出擊的楚軍,這才被楚軍連斬了七名都尉。
即便腹背受敵,李信卻也依舊帶著大軍回到了秦國,而且還儲存了蒙恬所部的力量。
這樣一來,戰敗本就不是李信的責任,身為主將,李信還主動承擔殿後的責任,這樣的主將愛那個,誰還能苛責什麼。
秦王對李信依舊信任有加,李信依舊能在軍中頗有威信,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然這些都是一家之言。
不過,從李信蒙恬軍能夠以二十萬大軍打到城父威脅壽春來看,至少二十萬大軍是足夠滅掉楚國的。
至於王翦所言,必須六十萬才能拿下楚國。
趙括大膽地猜測,老爺子這麼辦也是怕了,畢竟歷史上長平之戰後,白起是有機會將趙國一舉消滅的,可是卻被秦王給叫停了。
甚至後來白起不認為有機會滅趙之時,又被秦王催促著去滅趙,最終不得不願徒耗兵力糧草的他,卻是被秦王給賜死了。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為了避免被朝堂拿捏,王翦直接要了全國的兵力。
只要全國的兵力掌握在王翦的手中,朝廷再想安排些什麼不合理的事情,也得掂量掂量他的份量。
要知道,此時的王翦可是真的想反就能反。
哪怕王翦只是露出一絲絲的不滿,秦王立即就會想方設法讓老將軍滿意起來,而這其中的方法自然也包括借某些人的人頭一用。
也就是說,王翦所報的六十萬大軍,實際上不是用來對付楚軍,更可能是為了用來自保的。
因此,對於攻楚真正所需的兵力,應該還是在李信所言的二十萬上下。
有了這個判斷之後,趙括也是反覆勸說,也終於將這二十萬大軍塞到了李牧的手中。
當然,為了加強李牧的力量,收攏了秦軍重騎鎧甲,經過擴建的五千重騎兵也跟隨著趙韋來到了李牧的麾下。
畢竟,從情報上來看,楚王可是將決戰的戰場放在了壽春附近的平原之上。
平原之上,還有什麼力量能夠跟重騎兵抗衡嗎?
於是,在趙括的堅持下,李牧也是帶著足足二十萬大軍和五千重騎兵來到了楚王既定的戰場之上。
不過,趙國的重騎兵雖然無敵天下,但真正見識過他的厲害的,也就秦軍而已,秦國顯然並不會將這樣的情報跟楚國進行通報。
因此,對於趙軍的到來,尤其是知道趙國只有二十萬大軍到來戰場的訊息,楚王是十分興奮的。
但即便不知道趙軍的重騎兵的存在,對於趙軍的戰力,楚王也本該有所瞭解才對。
可也不知是誰給了他足夠的勇氣,楚王居然選擇了出城與趙軍進行一番野戰。即便兵力的對比是二十五萬比二十萬,但李牧看楚軍的目光是如同在看一群死人。
戰鬥很快在兩軍抵達之後展開。
一開始,兩軍還在小心翼翼地試探,只是排除了寥寥一兩萬人展開對攻。
只是戰鬥打響之後,便不是兩人可以完全控制的了。
隨著戰火越發地激烈,不約而同地,兩人便投入了更多的兵力。
從一萬到兩萬、從兩萬到五萬,在從五萬到十萬。
應該說,僅僅一天的時間,兩軍便已經打出了真火,局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