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第1/2 頁)
驪山素有雲山之稱,別看現在是傍晚,但山上卻有一片浮浮冉冉的流雲,嘉宣帝喜歡來驪山,便是因為有人說驪山上的雲霧,乃是王氣。
放眼望去,山巒數峰連峙,瓊樓鱗次櫛比,陽光斜斜地打在簷角上的琉璃瓦上,一片波光瀲灩。
驪山的佈局分為東、西、南、北四部分。行宮建在地勢平坦的南向,東、西兩邊則是圍獵場,也是此番圍獵安營、宴請蒙古王子的地方,至於北向,由於地勢曲折盤旋,又多是山崖,開採難度實在過大,故而未建行宮。
此刻后妃所處之地,為南邊的普寧行宮,取得是「安其居、樂其業、永普寧」之意。
普寧行宮毗鄰長吸河,佔地七十畝,算是驪山第二大的行宮,而最大的昌寧行宮,則留給皇帝和大臣處理政務,接待蒙古使團。
普寧行宮分位春、夏、秋、冬,四座院落。
四座正宮,每個宮裡設大殿兩間,後照房三間,東、南兩面環水,背靠山巒,蜿蜒曲折的迴廊連線宮殿區各個院落,及亭臺樓閣。
道路兩旁花草相間,景隨步移。
其實論樓宇宏偉,不論是驪山別苑還是祁山別苑,都是無法同紫禁城相提並論的,秒就秒在,這裡鳥獸繁複,山清水秀,又朱牆之內尋不到的山野妙趣。
後宮五妃同太后率先來到春熙宮。
五妃落座後,太后連忙叫章公公侍茶,然後偏頭看著蕭韞道:「顛簸了一路,大皇子倒是神清氣爽。」
秦婈回道:「他睡了一路,這會兒是徹底精神了。」
秦婈從背後點了他一下。
蕭韞立馬用秦婈的腿上下來,行至殿中央,雙手一合,道:「孫兒給皇祖母問安。」
太后笑了笑道:「欸,你快過來我看看。」
蕭韞從善如流地走過去,被太后抱起,抿唇坐到太后腿上,眼巴巴地看著秦婈。
小孩子的眼睛藏不住心事,眾人見之,不禁腹誹:這大皇子不但肖似皇帝,心思也跟皇帝無甚差別。
眼睛裡就只有那張臉。
太后轉頭對長寧長公主道:「長寧啊,你在驪山養病時,都住在哪?」
長寧長公主笑道:「長寧就住在冬麗宮。」
「冬麗宮?」太后想了一下道:「怎麼住那兒去了?」冬麗宮,那算是普寧行宮中最偏的地兒了。
蕭璉妤悄聲道:「冬麗苑有溫泉,四季不竭,熱氣蒸騰,適合養病。」
太后看著長公主道:「住的可還習慣?」
蕭璉妤點頭。
「也是,若不習慣,你也不會一住就是三年不下來。」太后慈愛地摸了摸她頭上的珠釵,道:「既如此,你就還住在冬麗宮吧。」
蕭璉妤道:「多謝母后。」
太后又去看秦婈,「哀家記得,冬麗宮內有書房獵亭,大皇子尚未到騎馬射獸的年紀,但跟長寧學學拉小弓也是好的,你便帶著大皇子同長寧住在那兒吧。」
秦婈道:「臣妾明白,謝太后恩典。」
太后「唔」了一聲,看著其他人道:「柳妃、薛妃隨哀家住在春熙宮,徐淑儀和何淑儀住在夏意宮,至於秋茗宮,就先空出來。」
先空出來。
不得不說,這話就引人深思了。
眾人皆知,此番蒙古使團是帶著美人來的,皇帝萬一收了誰,幸了誰,那便可入住秋茗宮了。
一眾嬪妃起身道:「臣妾謝太后恩典。」
楚太后又道:「姚太傅年事已高,未能隨行,哀家來時與皇上商議一番,此番雖說是來圍獵,但皇子卻不能疏於學業,這皇子功課,就暫交懷侍郎負責了。」
聞言,蕭璉妤落在膝上的瞬間緊握。
太后拍了拍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