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1/2 頁)
[ 譯者註:&ldo;大爭奪&rdo;(the great
ga)是英國作家吉卜林(rkiplg)的小說《吉姆》(ki)中的用語。書中的主人翁吉姆為英國諜報人員,專事破壞帝俄入侵印度的陰謀。
] 之地;一九o四年榮赫鵬奉命去拉薩時,寇松曾要他提出英國對西藏的要求,結果簽訂了《拉薩條約》(lhasa
nvention),規定西藏不得讓英國以外的任何外國代表或代理人入境,因而保證了西藏將繼續處於英國人稱之為&ldo;孤立的狀態&rdo;;&ldo;直到最近,西藏從來沒有表示要擺脫這種狀態。因此,它雖然緊靠著我們的邊境,我們也能泰然處之&rdo;。一九o七年英俄兩國簽訂的協定中,雙方共同承擔義務不插手西藏,除由中國政府介紹外,皆不得直與西藏實行交涉,&ldo;尊重西藏的領土完整,不干涉西藏內政&rdo;。這樣,西藏同阿富汗一樣,也變為俄英雙方都能接受的一個緩衝國。
在所有這些外交折衝中,在英國看來,中國一直是個被動的、幾乎是中立的因素。中國對西藏享有宗主權一層,並沒有引起英國的不安。北京的官員去拉薩取道加爾各答和大吉嶺(darjeelg)比直接經由內陸更為安全和迅速
[ 註:一九o九年,中國政府提出要派遣一支小部隊經由印度前往西藏,英國加以拒絕。 ]
,這個事實本身象徵著中英兩國在西藏的力量對比,並使英國感到寬慰。但在二十世紀的頭十年裡,即在清朝末年,中國在西藏的政策急劇地轉變,於是英國對中國的態度‐‐特別是英屬印度政府對中國的態度‐‐也跟著變了。中國對它的中亞細亞邊境地區採取了它自己獨特的前進政策,企圖把這些地區從控制鬆弛的保護國變為帝國的行省。中國那時企圖把它的軍事力量一直擴充套件到西藏中部,以較為近代化的機構代替那裡的古老的政教合一的行政機構,削弱達賴喇嘛的地位和寺院喇嘛的權力,並且企圖沿著印藏邊界抵擋英國勢力,最後把它頂回去。到一九一o年初,中國在所有這些方面都獲得初步成效。中國人在西藏行使著有效的權力。這樣一來,英國要在西藏排斥俄國的政策,即便不是毫無道理,至少也是不合時宜的了。印度失去了它的緩衝。倫敦的《晨報》(orng
post)敲起了警鐘:
一個大帝國‐‐它的軍事力量將發展到多麼大,誰也不能預料‐‐已突然出現在印度東北邊境。西北邊境問題從長遠看,也大有可能再度出現,這對印度帝國的防衛力量造成雙重壓力……一句話,中國已經來到了印度的大門口,這個事實不容忽視。
[ 註:過了不久,中國的報紙對英國在邊境上的意圖表示了同樣的不安。《四川公報》在一九一二年指出英國&ldo;乘我之危,覬覦我邊疆&rdo;。 ]
當然,印度當局並不需要這種警告。他們對於邊界彼方的事態發展一直是敏感的,他們懷著不斷增長的憂慮注視著中國迅速恢復自己在西藏的權力。一九一o年五月,中國人佔領察隅,要求居民納稅,並下令修築一條路經過部落地帶通向阿薩姆。印度當局對此驚惶地作出了反應。中國人開進部落地帶,就會造成對阿薩姆的直接戰略威脅,同時這一帶並不是西北邊境上的那種荒原,而是富饒的英國茶園、煤田和其它英國經濟利益的所在地。當時,一個官員寫道:如果受到中國的威脅,&ldo;你想一想種植園主會發出什麼樣的呼叫,茶葉價格會上漲到什麼程度&rdo;。
前進派迅速形成。當時在印度和倫敦都有人開始提出:英國應比中國搶先一步,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