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大壟斷集團的支援!(第2/2 頁)
的工業裝置不惜廉價的出口能源。
就比如石油、煤炭這種工業基礎能源,大量廉價的沙俄煤炭衝擊了普魯士國內的能源市場,從魯爾工業區開採的煤炭甚至要比進口的沙俄煤炭要貴一倍。
煤炭大王基爾道夫一看沙俄煤炭價格這麼低,他的煤炭還怎麼賣?
沙俄煤礦工人都是一些勞改犯,不要錢,而普魯士煤礦工人還要增加工資,不管基爾道夫怎麼壓低成本也比不過沙俄廉價的煤炭。
那這還玩個蛋?趕緊讓國會增加關稅限制從沙俄進口煤炭啊!
可壞就壞在布呂寧的休克療法,這個蠢貨相信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不採取任何手段來保護普魯士本土企業的利潤。
並且布呂寧主張和平相處,一直積極的和沙俄、法蘭西工團等國改善關係,希望進口廉價的能源和糧食來讓普魯士百姓吃飽飯。
因此以傳統能源、鋼鐵發家的資本家們對布呂寧失去了信心,他們想要找一個聽話的“傀儡”頒佈一些維護他們利益的法案。
對於像西門子電氣集團、克虜伯工廠這種以生產製造業為主的大資本集團原本也在經濟大蕭條下過的很艱難。
但是隨著沙俄用糧食、資源來購買他們工廠生產的機器裝置後,經濟蕭條對於他們製造業來說似乎也不是那麼可怕。
甚至這些以製造業為主的資本家還想要給沙俄售賣更多的機器裝置和武器來維持和大明帝國的戰爭,他們也想發一筆戰爭財。
於是這些利益著重點不同的資本家們產生了分歧,一部分要求國會頒佈更多法案來保護本土的企業,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
另一部分要求相信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維護私人的資產不可侵犯,繼續的與工團友好相處並擴大生產。
如果按照大明帝國經濟學家的觀點來看,普魯士內部的資本家們也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左凱恩斯主義,另一派是右凱恩斯主義。
這兩派一邊喊著要國內市場,另一邊喊著要國際市場,如果讓他們兩家共同的支援一個人,那麼這個人必須要做到魚和熊掌兼得。
蒂森、基爾道夫等人著急忙慌的押注畫家也是想借助畫家這個“新貴”來打破他們兩個派系之間的平衡。
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抗局面只有引入了外援後才會變得不穩定,畫家就是這些本土資本家們請來的外援。
至於如何真正的解決兩個資本集團的對抗?怎麼提升資本家的凝聚力?大明帝國在十多年前就給出了答案——對外戰爭。
對外戰爭會擱置一切的矛盾,本土利益的資本家會開動工廠給軍隊生產物資,海外利益的資本家將會在新獲得的土地上得到新的市場。
如果這兩個實力雄厚的資本集團都支援畫家,那麼畫家以後就是坐火箭“進部”了。
畫家自己也清楚在沒有當上首相,擁有絕對的實力之前,這兩邊的大佬他都不能得罪。
他要當一個圓滑的人,遊走在兩邊獲得利益。
在7月8日畫家和這些傳統派資本家們會面以後,工人d得到了魯爾工業協會的支援,這也為9月14日畫家所帶領的工人d在國會大選中殺出重圍成為國會第二大d派鋪平了道路。
就在畫家為他成功獲得了資本家們的支援而開香檳慶祝時,畫家未來的老冤家——鞋匠,他正在眉頭緊皺的審視著前線送來的戰報。
這誇張的戰損比讓鞋匠倒吸一口涼氣,但是從鞋匠的表情中看不出他有任何的恐懼。
似乎鞋匠心中已經有了定奪,他知道自己該怎麼帶領沙俄工團走出困境。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