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糜暘獻策(第2/4 頁)
心中的憤怒。
糜芳的話語讓糜暘一時間陷入了沉默。
糜芳所言大多與歷史上記載不差,後世許多人都罵糜芳賣主求榮,但其實,糜芳只是賣主求生而已。
不過,糜暘如今穿越來了,可不想糜芳賣主。
糜暘在聽完糜芳的言語之後,立即動情得開口勸道,
“建安五年,吾出生在汝南,那時大王領兵寇略許都,在兵危之時,依然為我賜名暘,意為日出之意。
而後吾及冠,大王又為我賜字,子晟。
為君,他為臣下之子賜名賜字,這是德。
為主,大王在取得益州後,立即對父親委以封疆大任,這是恩。
大王對我糜氏一族恩德深重,從未對我糜氏有虧,父親縱使與前將軍有嫌隙,但與大王何干?
大王從未負我糜氏一族,今父親豈可負其。”
糜芳出於與關羽的恩怨想要投降孫權,但這與劉備無關呀。
糜暘知道糜芳乃是江陵守將,縱使他斬斷了糜芳投降江東之路,可若是他不激起糜芳的守衛江陵之心,那麼一切也是白搭。
而這隻能從劉備對糜芳的恩義下手了。
聽到糜暘提起劉備,糜芳臉上浮現慚愧之色,他的腦海中瞬間浮現起了一個寬厚的臉龐,那臉龐依稀在對其笑著。
見糜芳臉上已有慚愧之色,糜暘接著說道,
“興平元年,徐州牧陶謙病死,父親與大父共同迎立大王為徐州之主。”
“建安元年,呂布乘大王與袁術僵持之時,趁機偷襲下邳,並虜獲大王的妻子。
大王只好駐紮在廣陵郡的海西縣。
那時大王根據盡喪,猶如無根之萍,身邊智謀勇武之士紛紛離去,唯有大父、父親、關張二將這寥寥數人始終對大王不離不棄。
而大父又特意將姑姑嫁給大王,又喪盡家財奴僕資助大王,使大王軍勢復振。
那時魏王施以離間之計,上表薦大父為嬴郡太守,父親為彭城國相,
但父親與大父都不接受,決意跟隨大王,這時大王復興漢室在望,父親怎又起了背叛之心?”
說到這裡,糜芳臉上的慚愧之色更甚。
糜暘接著說道,“建安二年,大王再次被呂布擊敗於小沛,父親跟隨劉備逃到魏王那裡。
建安三年,呂布派遣高順等人攻破了大王據守的沛城,大王單騎逃走。父親不避危難,幾經波折,終於與大王匯合。
建安五年,魏王親自東征大王于徐州,大王戰敗,關將軍被擒。
大王逃往青州,在鄴城東面約二百里的地方停留了一個多月。
父親輾轉千里帶領著被打散計程車卒,也來到這裡與大王匯合,使大王不至於成為無兵之將。
建安五年,父親跟隨大王來到汝南,在這裡跟隨大王一起擊殺蔡陽。
建安六年,魏王攻擊大王,大王兵敗汝南,父親一路保護大王逃到新野。
建安十三年,魏王親率大軍南下,劉琮投降,父親跟隨大王一起南撤。在那場戰役中,吾之兄姐,皆沒於陣,父親依舊不悔,繼續追隨大王。”
“這種種往事,皆是我自幼聽大王講述給我聽,大王一日不忘父親對其之忠義,大王亦一日不忘其對我糜氏之愧疚。”
“可到了如今,父親卻要忘了初心嗎?”
“在今日之前,世人誰不讚一句吾糜氏乃忠貞之臣,難道父親要因為一念之差,使我糜氏清譽蒙羞乎!”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數月前魏將軍于禁之故事,父親當引以為戒。”
“當日魏王百萬斧鉞刀斧之前,高官厚祿之前,父親皆不曾有所動搖,而如今竟為了一時私怨,而背棄大王而去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